中新网8月20日电 “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不一定要盲目提高封顶线,而要以提高救助比例为重点,注重救助的实际效果,让困难群众能够真正得到实惠”,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米勇生在接受中国政府网网友提问时表示。
今天,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完善城乡医疗救助的相关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在回答新出台的有哪些重要创新或突破时,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米勇生说,新出台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有很多创新,主要包括救助范围、救助方式、兼顾门诊以及提高救助比例等四方面。
米勇生指出,提高医疗救助比例,是为了合理设置封顶线,进一步提高救助对象经相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后需自付的基本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防止困难群众因为承受不了自付的比例而放弃治疗。
米勇生说,由于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较低,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只要家庭成员患有重病,全家就陷入贫困,且很难维持基本生活,因此,将低收入重病患者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对于地方政府规定的特殊困难群众主要考虑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扩大救助群体。比如一些地方将救助人群扩大到低收入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
米勇生强调,全体救助对象均可获得经过相关医保报销后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方面的补助,同时,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和五保户还将受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在谈到“以住院救助为主,兼顾门诊救助”的创新时,米勇生说,住院费用相对较高,困难群众一般难以承受,而且需要住院的救助对象一般病情较重,因而医疗救助的工作重点仍然放在住院救助上。
米勇生表示,这次《意见》提出在注意做好大病救助的同时也要兼顾门诊救助,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困难群众受益面;另一方面通过对慢性病、多发病和常见病的干预,也是为了防止困难群众小病拖成重病的问题。
相关链接:
责编:孙洁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