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的"中国心"——记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CCTV.com  2009年07月01日 09:0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50年代,中国普遍执行低工资制度,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二三十元,一个车间主任的工资六七十元,作为二级专家,吴大观每月的工资是273元。他十分不安,几次打报告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未获批准。于是,从1963年开始,他主动每月多缴100元钱党费,一直坚持了30年。“文革”期间,他被打成“特务”,工资停发,连许多年的多缴纳党费也被污蔑为“筹备特务经费”。他不作任何辩解。 “文革”结束后,他把组织补发给他的6000元工资,拿出4000元再次补交了党费。后来,当他的工资早已落入社会中下等水准,他依然没有停止。从1994年开始,他以年为周期,每年向中组部继续多缴纳党费4000-5000元。

  他在给组织的一封信中写道:“从根本上讲,我们国家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这代人只能过艰苦的生活,只有我们过艰苦的生活,我们的后代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多缴党费,代表了一个党员的一点心意,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信仰。”

  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人,是超然于物外的。走进吴大观的家,每一个人都会为这个清贫如一张褪了色的老照片的家感到震撼。

  刷着半截白灰半截油漆的老墙,吊着一根老式日光灯的天花板,一张可以折叠的简陋饭桌,磨白了皮的破沙发,一排用当年从沈阳搬家过来的包装箱打的衣柜,衣柜里最好的一件衣服,是有4个口袋穿了40多年的涤卡中山装,他把它称为“常委”。

  这个朴素而老旧的家,就像它的窗外那些不知从什么时候留下的古老的梧桐树,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和自己的历史年轮。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

  这是谁的话?雨果的。

  很多很多年了,吴大观总忘不了这句话。那是他19岁去昆明西南联大求学路过广州,在街头看到一家电影院上演一部电影《悲惨世界》,他买了票走进去,一下子被震撼了,一连看了两遍。“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life is be to give not to take)”刻在了他的心间。

  后来,他在西南联大,看到了那些留学英国美国却为国家、为抗日甘愿回到祖国过着清贫生活的教授;在解放区,他看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等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共产党人,他的人生信念与共产主义信仰紧紧融为一体。1949年11月,当他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已注定了他一生的方向。

  给予的人生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哪怕一点点,都给这个世界增加温暖。除了多缴纳党费,他努力做得更多。

  “希望工程”,他捐款;南太平洋海啸,他捐款;四川抗震救灾,他捐款;身边的同事朋友有困难,他更是倾囊而出;及至家中的保姆生病住院,他全部买单。

  给予的人生是多么快乐的人生。可是,他老了,要走了,他还能拿什么给予?

  在近90岁的高龄,离开一线岗位,有时间了。吴大观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以及各种航空刊物报纸,每天从早到晚孜孜阅读,认真做学习笔记。从毛泽东、周恩来的语录,到邓小平文选;从“三个代表”的思想论述,到科学发展观的文摘,他都一一抄录下来,工工整整,一笔不乱。有谁能想到,这出自一位只有微弱视力的耄耋老人之手!

  绵绵密密的字里行间,他还写尽了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思考和建议;写尽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写尽了对祖国、人民和党的挚爱。

  他写道:“历史事实证明: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唯有共产党才能洗雪国耻。唯有共产党才能振兴航空工业!”

  他写道:“自己当年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投奔共产党,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与幸福!”

  在他走后,家人把这些心得日记和学习笔记总共56本,全部交给了组织,这是他为党和国家所能做的最后的奉献了。

  2009年2月8号,93岁的吴大观住进医院。搞了一辈子自然科学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他拒绝一切治疗。

7/8 < 1 2 3 4 5 6 7 8 >

相关热词搜索:   吴大观  航空发动机  科学发展观  党员  文革  党费  特务  中国心  牛棚  太行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