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迎接他的是已经分崩离析的国民党政府在航空界所呈现的惊人腐败,工厂无力为继,当年的航空志士们已各奔东西。窘困中,他刚见面不多日子的女儿感染白喉,等他四处奔走借钱买来药,只有4岁的小生命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那个晚上,他望着从美国带回的一箱子发动机资料和给女儿买的小花衣裳,恸哭。
女儿没了,“航空救国”梦破了。
吴大观进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做了一名讲师。
一颗渴望为祖国的强盛插上翅膀的心是不会沉沦的。面对现实的黑暗,吴大观成为学校罢课、罢教、反内战、反饥饿活动的先锋,并担任了教师联合会主席。他最终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
“吴先生,想不想去解放区啊?”一位助教问他。
“解放区!呵,太好了!我早就想去了!”他又惊又喜。
年轻的助教笑了。他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那个暑期,吴大观扮作一个照相馆的小老板,由原名“吴蔚生”改为吴大观,带着妻子华国和出生不满一岁的女儿,在地下党的安排下,一路辗转来到了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石家庄。
多明亮的天!多红的太阳!还有那位年轻而精神的聂荣臻司令员,他像个老朋友一样同他握手,邀请他们全家吃羊肉火锅。
“吴先生原来是做什么的啊?” 聂荣臻问。
“我是搞航空发动机的,在贵州,后来到美国……国民党没有希望,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投奔共产党、解放区,希望将来造飞机,造发动机!”他几乎是一口气说出了这些话。
聂荣臻高兴地大声说:“吴先生,很好啊!没问题,你将来大有作为!”
吴大观像个孩子一般笑了。“我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航空工业、祖国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领导。我要为她献身!”
1951年,新中国航空工业局正式成立,吴大观和飞机设计师徐舜寿分别担任了发动机处和飞机处处长。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从沈阳接收的一处老兵工厂起步,进行飞机修理和零部件生产。每天坐在位于北京德胜门一带的那栋局机关的小楼里,吴大观和徐舜寿想得最多的是,中国应该自己设计飞机,设计发动机。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