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印10万到如今加印到18万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不高兴》这本书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图书市场乃至网络间成为了令人瞩目的焦点,作为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这种关注似乎越来越强烈。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唯一参与过这两本书创作的撰稿人宋强,他表示这本书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中国可以说不》。同时他也向记者披露了《中国不高兴》出版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幕后
两本书出自同一策划人
宋强告诉记者,《中国不高兴》的策划就是当年《中国可以说不》的出版策划人张小波。去年10月3日,张小波把他和宋晓军、王小东、黄纪苏、刘仰等人召集到北京郊区的一处农家乐一住三天。“这三天,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讨论、神侃。我们刚开始讨论的时候,是从去年10月的两件大事开始的,然后就发散思维说下去,结果三天三夜的讨论,讨论出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书的内容”。三天“闭关”结束后,学者们各奔东西,宋强和出版社的编辑们则根据这三天的讨论录音进行分类和梳理,整理成文字资料,“书中99%的内容都是这三天讨论的。”对于书名,宋强坦言主要是从图书市场的角度考虑的。至于火爆的原因,他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个内容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二是创作团队阵容豪华,三是这本书是有价值的。
缘起
不平凡的2008年
为什么写《中国不高兴》?宋强说,除了这么多年大家有很多东西要表达外,也缘于2008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宋强说:“2008年奥运前后,当时国际社会抵制中国奥运,虽然没抵制成,但是我们有种判断:中西方事实上已经撕破了很多表面上温情脉脉的东西,进入了现实主义较量的阶段。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觉得需要写一本书告诉中国人,特别是一些爱思考国际时政关系的这些人。2008是特别的一年,国家利益,中国和西方的利益博弈从这一年才真正显露。 ”
“与《中国可以说不》相比,《中国不高兴》的作者和话题更有对接的地方,因为几位作者都适合谈这方面的话题,他们的观点从来没有在公众视野里隐瞒。所以,我觉得《中国不高兴》远远超越了《中国可以说不》,比其更成熟,更理性。书里的一些观点,就是为中国的现在、当下和未来的建言和主张。”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