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阳:第三点,美元汇率的走势。美元很长一段时间走软,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走强,最重要的原因是国际资本突然发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全世界没有一个避风港,相比之下美国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地方,这是导致美国走强的根本。尽管近期内美元汇率有所减弱,但是我们认为在未来一年内美元还是相对强势,因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现阶段的利益,美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资金,外国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资金的流入会使美元走强。
第四点,短期影响就是国际油价。油价从140多美元现在到30多美元,但是就跌幅来说已经非常大。现在供需双方在博弈,全球需求在下降,明年可能是自1983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但是另一方面,OPEC组织在不断减产,实际上在进行这场博弈。我们认为,有可能在近期内还要继续下降,但是油价在2009年可能总体上是低位的,但是不太可能回归到这一轮上涨周期的起点。因为OPEC组织目前的减产,对国际供求的影响非常大。
第五点短期影响是全球的保护压力在加大。明年全球贸易增长率有可能在零上下,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一个倾向,加上民主党政府的上台,它的贸易保护会更强。
第三个问题,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因为这直接影响我们在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具有和以往相比是内生的,并且它起源于经济的最核心的金融领域。这种特征约束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以及组织结构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李向阳:第一,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负债模式将会进行调整。因为过去十多年间,全球经济增长,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双循环”。也就是说,美国这种国家通过借钱消费来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发展中国家通过向美国和发达国家出口换取大量外汇储备,而积累的外汇储备又通过资本市场回落到美国,来支撑美国的经济负债。与此同时,支撑消费的另一个机制是过去20年来全球的金融自由化,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被严重低估,本来发行的债务是1A,最后是3A。而这个恰恰是最后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的重要问题。这种低利率支撑美国和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的根本。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两条逻辑都出了问题了。一方面美国消费已经支撑不了,强劲的消费已经制成负累,避免要减少进口。另一方面,大家普遍认可在这场金融危机结束以后,必须对全球的金融体制加强监管,也就是价格必须回归到正常水平,由此带来全球融资成本上升,对负债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负债今后一个时期是调整过渡,就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最悲观的估计,美国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考虑到美国的经济占全球的20%以上,而且消费由占美国经济增长70%,下调十个百分点,这对全球的需求影响非常大。影响最直接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因此全球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作出调整。
李向阳:第二,全球经济通货膨胀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全球面临通货紧缩;而在中长期内,一旦国际金融危机趋于稳定,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以后,在这期间各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必然会显示出来,现在还是流动性短缺,流动性是一个信心问题。财政通过金融注入到资金,最后直接到金融机构的口袋,不进行放债。因此中长期内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死灰复燃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三,它与第二个相关,就是美元汇率有可能再成危机。美国金融机构短期利率已经降到零了,现在美国开足马力就是印钞问题,下面就是刺激经济。这种印钞最终必然要使通货膨胀率上升,一旦市场对此形成普遍的预期,中长期美元走软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最后一点,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下,大家开始讨论前瞻性的问题,未来的问题,究竟下一步全球经济周期的主打产业是什么,什么样的产业能够把全球经济从目前的衰退中拉出来。因为以往的金融危机都孕育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像80年代的经济周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二级革命。
李向阳:我们看到过去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发达国家主要靠金融。现在来看,短期内金融业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已经不可能了,而实体经济绝大部分已经通过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不可能把已经转移出来的实体经济重新收回来。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而成为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带头羊。
现在对这个问题的争议很大,我们认为,围绕环境保护的清洁能源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繁荣周期的主导型产业,首先美元产业对所有其他产业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它的影响链很长,可以影响这个经济增长的方向。
第二点,因为在这一轮油价从20美元上涨到140美元的时候,人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可以坐下来,进行共同讨论,而这次,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的石油主要需求者,几乎对油价没有任何的影响力,因此发达国家绝不可能在这个核心的产业上,在全球市场上没有任何博弈能力。所以,它必须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来提高自身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博弈能力。
李向阳:第三点,清洁能源有可能成为某些国家的主要产业。清洁能源里面包括很多,其中生物能源是现在讨论最多的,生活能源主要的原料是粮食。我们在想一下,全球粮食的主要出口国是发达国家,我们入市的时候知道,美国压我们最多的就是开放农产品市场。而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时,全球出现了各国纷纷限制粮食的出口。因此,通过发展生物能源,实际上带动粮价的上涨,使发达国家的农业,潜在的优势产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共识。2007年美国通过的《新能源法》已经明确规定未来15年的生物能源的发展目标。
第四点,发达国家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尽管发展生物能源带来了粮价上涨,引起了全世界的谴责,但是它有一个道德上的合法性,就是环境保护,这一点使它能够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这是发达国家能干与冒着全球粮价上涨的巨大压力,而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一个统计,2007年全球的生物能的产量只有1600亿,它消耗的粮食是1亿吨这以为是全球总产量的5%,按照美国新能源法,它在2002年的时候,他一个国家生产的生物能源产量达到2007年全球生物能源的总产量。可想而知,发展新能源对农业的带动有多大。
最后一点,作为发达国家,要想把这个产业作为带头产业,它必须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在正在考虑《京都议定书》的第二个协议,发达国家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进去,只有制定更加严格的温室气体和环境保护规则,才能使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你使用化石能源因为有污染,有污染就有成本。虽然名义上是30美元,但是每桶再增20美元的环境保护污染费,这样价格就上去了。清洁能源不用征税,因此它的竞争力就下来了。同时说,制定全球统一的规则,全世界都在征收统一的能源价格,使用同价的能源,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带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的带头羊。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