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发改委就中国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答记者问

CCTV.com  2008年04月17日 12:18  来源:CCTV.com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专项规划编制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日前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部规划的编制背景和定位。

    答: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六大提出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十七大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推进信息化做出新的部署,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研究、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

    该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重点,是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问: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具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从国际发展趋势看,信息化正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对国家竞争力对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信息技术重大突破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信息化突破时空局限,开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局面。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势头更加迅猛,微电子技术向纳米级、集成系统方向的发展加快,计算技术向超高性能、网络化方向演进,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能力持续跃升,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模拟信息技术正全面向数字信息技术转变。信息技术与生物、空间、纳米等技术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新一轮技术变革蓄势待发。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理念、新应用和新产业,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我国正处于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加紧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化信息技术创新,已成为支撑现代化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发展实践看,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迈向新高度,显著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工业化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将极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开发生产、流通和其他经济运行领域的信息资源,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水平,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知识生产、利用、传播和积累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

    信息化正在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信息网络日益成为拓宽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生产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迫切要求社会信息化与经济信息化并重并举、协调发展。要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减少信息化水平在不同地区、领域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普遍提升国民信息技能,使全体公民更好地分享信息化成果。

    在新阶段新起点,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脉搏,积极应对信息安全挑战,抓住历史机遇,推进国家信息化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问:请您介绍一下“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答:“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成效日渐显现,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互联网用户数年均增长37.6%,2005年达到1.1亿,普及率超过8%,宽带上网用户数快速增长,2005年总数达6430万;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2005年分别达到94.6%和95.9%,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1.28亿;电话用户数年均增加1亿,2005年达到7.4亿,居世界首位,全国97.1%的行政村已通电话。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二,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实现收入翻两番,2005年达到4.4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4%提高到7.2%;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由2000年的552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682亿美元;移动电话、程控交换机、彩色电视机、计算机等主要产品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第三,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装备制造、能源、建筑等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改造步伐不断加快,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成效显著,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信息化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提出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初步确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密码保障、电子认证、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应急灾备等办法和相关标准。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网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

    第五,信息化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组建了新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出台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发布了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信息化立法工作持续推进,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低,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三网融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建设、轻应用问题比较严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度不够;信息产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有待突破;信息化法律法规和相关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关链接:

1/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