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5%和12.2%。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汽车、旅游、通信、健身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廉租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加快。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上年增加1341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较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在88个城市陆续展开,参保人数达到4068万人,2461个县(市、区)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有7.3亿人,已扩大到全国86%的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成效明显,易地扶贫试点搬迁贫困人口25.5万。组织开展猪肉、粮食、食用植物油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检查,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覆盖城乡的价格监督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绩是在改革开放多年来各项工作基础上取得的。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开创了新局面,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这五年的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看,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还在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铜、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仍居高不下甚至继续上涨,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从国内看,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协调。当前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也很多,突出的有:一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不容忽视。投资膨胀压力较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仍居高位。不少地方投资冲动依然强烈,新开工项目较多,违规项目不少。货币信贷投放偏快。外贸顺差还在扩大。二是物价上涨压力很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全年涨幅达到4.8%,超过了年初确定的3%以内的预期目标。国际市场重要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对国内的直接影响较大。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快,房价持续攀升。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仍然严峻。重工业特别是“两高”行业增长偏快,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力不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监管处罚不到位,违法违规排污还比较普遍。四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耕地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压力增大。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还存在体制性障碍,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五是民生领域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尚难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房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对上述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0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要求,兼顾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了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继续改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的降幅比上年更大;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稳步增加。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提出上述组合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是向社会传递政府的调控意图,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重点和注意力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防止盲目攀比、层层加码。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并提高财政补助水平。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00万人以上。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主要考虑是: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家财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积极就业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加上促进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加和加强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使我们有必要、有条件在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及解决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
――价格涨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主要考虑是:一方面,上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国内农副产品价格以及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呈上升趋势,国际市场粮食、大豆、石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影响较大,加上其他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把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期涨幅定得过低不现实;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保持市场稳定、人心安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又不宜过高。同时,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我国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国内供需基本平衡;随着扶持生猪、油料、奶业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供给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财政连年大幅增收,外汇储备比较充裕,使我们有能力通过国内储备和适当进口调剂保障市场供应。这些都为防止今年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对外投资稳步扩大。当前,国际环境总体有利,国内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出口增速总体上仍将保持适当水平。同时,随着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以及鼓励进口和服务贸易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进口规模将适当扩大,进出口结构会发生积极变化,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