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物:王潇:一个免费师范生
“来信收读,十分高兴。希望她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材。”这是8月11日,温家宝总理给湖北武汉19岁的小女孩王潇的一封回信,尽管只有短短的20几个字,但对于王潇来说还是很开心。王潇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封回信,让她在不到20天的日子里,再次成为湖北武汉的一个新闻人物。
她考出了以626分的高分,虽然几天前,王潇已经从网上得知自己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但是拿到录取通知书,王潇还是非常兴奋。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 王潇:
我就想当一名教师,然后再加上我家庭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今年5月份的时候,听说华师有一个免费师范生政策,它不仅可以圆我的大学梦,又可以减轻我的家庭负担,所以我当时就想到了考师范生。
在王潇拿到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当天,很多媒体就蜂拥而至,因为王潇是湖北省第一个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这也是全国首份师范生的录取通知书。当天夜里,按捺不住兴奋的王潇就提笔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了一封感谢信。
敬爱的温总理,您好!我叫王潇,湖北武汉人,今天我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非常高兴……我家里经济情况不好,父母已经下岗了十几年,主要靠四处打工度日。仅凭这样的经济状况,我上大学是很困难的,是您,让我在失落中看到了希望……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 王潇:
我爸爸妈妈一直,他们两个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加起来一共也只有300多块钱,所以家里一直过的不是很好,当时的时候想到读大学,一年差不多加学费,加生活费一年要一万多元,当时都觉得很着急,后来因为看到免费师范生政策,大家都觉得这个政策真的蛮好。
对于家境贫寒却刻苦学习的王潇来说,能够考上大学、上得起大学是她十年寒窗的最大愿望,然而在很多高校动辄上万元的学费面前,王潇尽管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但是心里依然怀着隐隐的担忧。大学,对她来说既是人生最美的梦想,也是心灵中最不愿触碰的角落。然而现在,今年重新实行的师范生免费政策让王潇一年就省下了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一万多元,而第一个领到录取通知书的王潇也一下子成为这个政策的第一个受益者。
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希望以自己及所有教师的努力,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但大学的高额学费让我担心,每年近万元的费用我家是无法承受的……是您,提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好政策,不仅缓解了我家的经济压力,还圆了我当老师的梦想……
仅仅不到一个月,王潇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幸运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国家总理的回信,以及省委领导的看望和慰问金,生活好像一瞬间变成了另一个模样。虽然身边也有人感叹,600多分的高分完全可以上更好的学校,但是在王潇心里,那些帮助她改变自己命运的老师就是自己心目中尊崇以至于效仿的对象。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 王潇:
初中的班主任韩萍老师,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因为我家庭一直都很困难,所以她对我一直都有很大的支持,他说人穷不要紧,只要有志气就可以,我觉得也是的。然后上高中的时候,陈晓老师他一直都对学生很好,而且他注重的是劳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很大。
正是那些给予王潇人生关怀的老师们的一言一行,让王潇自己也希望成为一名可以帮助别人、改变别人命运的教师。而王潇也希望在未来毕业之后,能到偏远的山村去支教,让那里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政府给了厚待,我也会以颗真诚的心去回报社会。我不仅想让城市的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想让乡村教育水平也有所提高。我很愿意到乡村支援教育建设,去服务,去锻炼……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 王潇:
而且我觉得我以后也愿意到乡村去支教,我希望可以去乡村那边,也希望全中国的教育水平都可以有所提高,而且能够做到乡村和城市能够同步。我觉得我已经做好了很好的心理准备,而且我觉得那是一种磨砺,然后我觉得去锻炼一下自己,也可以丰富一下你的人生经历,其实有时候人生有一种苦难它也可以丰富你自己……
就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尽管家里距离华中师范大学有很远的路程,王潇还是偷偷地跑到校园里逛了很久,也许是过于兴奋,回来之后她唯一的感受就是“校园很大”。而再过10几天的9月3日,她将再次来到这所学校,那时她将真正成为一名大学的师范生。
在这个世界上,我始终认为有两个职业是特殊的,是最该尊敬的,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教师。前者为人们的肉体防病治病,后者为人们的精神防病治病。但必须承认,我们虽然期待最优秀的人才应当走进教师的队伍,但现实生活中这“最优”二字还多少有些打折扣。出台师范生免费的教育政策是一个好办法,但也只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王萧将来会是一名好教师吗?会有更多的高材生走进师范院校,并安心的走出,成为更优秀的教师吗?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毕竟没有好老师,就不会有好学生。那么,我们的未来呢?
在湖南长沙的街头有很多用水泥墩子做成的公交站牌,由于这个水泥墩子的站牌可以被人为的移动,于是就给很多乘坐公交车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经常有人乘坐公交车发现昨天这个站牌子还在这儿,可是第二天再去的时候,哟,已经是在几十米之外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水泥墩子做成的公交站牌来回移动呢?原来有很多小摊小贩认为把公交站牌放在自己的摊位的前面会增加客流量,当然,也有的商贩认为会阻挡自己的客流量,于是这墩子做成的站牌就移来移去了。我就纳了闷儿了,如此让人不方便的一种举措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它,让它没法移动呢?好,接下来看看本周还有其它哪些特写。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