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6月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了疫情期间的第四次电话。两天前,习近平刚刚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过话。
连起来看,似曾相识。疫情发生之后,最先跟中国领导人通话的就是法国和德国。今年的中欧关系,确实不一般。
单看法国,同样特别。4次通话,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外领导人通话之最。数量破了纪录,信息量也确实很大。
通话关键词
谭主分析了一下四次通话聊的内容,提及最多的两个词是合作和疫情,分别有26次和30次。
疫情,确实是2020年带给全世界的难题。考题的答案正是合作,中法的抗疫合作,层次很丰富。
第一层就是两国之间。
1月到3月,中法领导人每月一通电话。
前两次分别是1月22日和2月18日,中国疫情的关键时刻,马克龙一直在声援。到了第三次3月22日,欧洲已经是世界疫情中心,中方的关键词是慰问和支持,法方的关键词是赞赏和感谢。
中法之间,除了物资援助之外,还有不少“尖端合作”。
6月5日的通话里专门提了一句,支持疫苗和药物研发国际合作。就在6月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新冠肺炎疫苗又有了新进展,而这一疫苗就与法国进行了联动。
最早协调合作的武汉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给谭主揭了个秘:“我们向法国推荐陈薇院士的研究,后面的一些研究希望可以在法国也同时进行,法国那边很重视。”
合作的第二层次是中法非之间。
非洲是中法后两次通话的关键词。
第三次通话时,习近平说,要共同帮助非洲国家做好疫情防控,第四次通话,马克龙也说要支持非洲国家抗疫。早在3月20日,中国—中非—法国三方就已经启动合作,中国当时捐的是物资,法国提供了病毒检测服务。
第三方合作这件事,中国在2015年首次提出,同一年,法国第一个与中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而合作的主要的所在地,正是非洲。
法国在非洲有很大影响力,近一半非洲国家都说法语。中国也是非洲的老朋友。帮助非洲、与非洲一起发展,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告诉谭主,早在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的时候,中法就在非洲一起进行过病毒的药物研发和治疗。
命运共同体的样本,正在中法非之间建立。
合作的第三个层次是全球之间。
四次通话,卫生一词提了14次,作为全球卫生合作机构的世界卫生组织提了6次。这六次均匀分布在后三次电话中法领导人的表态中,共同的关键词是支持。
就说6月5日这通电话,双方非常默契。中方说的是加大对世卫组织支持,法方说的是支持世卫组织发挥作用。
这让谭主想到不久之前世卫大会上的一个特殊安排。原来的世卫大会一般主要是卫生官员参加,今年这次,有六个国家领导人在开幕上发言。第一个发言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二个就是法国总统马克龙。
抗击疫情,全球加强合作的味道很浓,中法都是支持者。
通话细节
看完四次通话内容,谭主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细节。
一般来说,领导人通话,聊的都是大事儿,定的都是方向,但在第二通电话里,马克龙说了一件非常具体的事儿。他说,目前法国驻武汉总领馆仍在运行。
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句话堪称对中国、对武汉最实在的支持。总领事贵永华还曾专门对此有过解释,来看看原话:
“我们和武汉、和武汉人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疫情当前,却没有关闭领事馆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想和武汉的朋友们同心渡难关,我们是‘一家人’。”
“一家人”真不是虚言。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第一个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的国家,有不少法国人都在武汉生活。
武汉中南医院的副院长赵剡就是法籍华人,这家医院的急救中心,也是法式的。赵剡告诉谭主,早在2001年,两国就开始一起设立中法班,联合培养医学生,还共同建立了无边界实验室。
赵剡提到的一个细节,谭主印象很深。一般中国医学生到美国交流培训,只能去实验室,不能在临床上接触病人,但中法班的学生到法国交流培训,两件事都没有限制。
情谊来自于经年累月。
这也就有了每次通话最开始会重复提到的一个词:高水平。前三次说的是中法关系的高水平,第四次说的是疫情发生以来战略协调的高水平。
高水平的关系贵在互动。
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副会长丁一凡很有感触。他告诉谭主,疫情期间,法国科学界一直都很愿意与中国合作。
疫情期间,中国和法国建立了一座“空中桥梁”,这是一条专门预留的空中通道,用来确保中法之间的物资无障碍地运输。按照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的话说,这座“桥梁”“史无前例”。
从3月29日开始,多架货机持续往返于中法口岸之间,将10亿只中国生产的口罩运回法国。
说到这儿,谭主也想起中国第二批援法物资外包装上的那句话:挚友如繁星,虽不常见,但却常在。
通话新讯号
再过几天,6月12日,一趟由武汉出发的中欧班列将装上法资企业迪卡侬的30多个“大柜”,发往法国杜尔日市。
疫情期间的特殊时刻,中欧班列曾给欧洲送去了防疫的信心。自3月28日恢复常态化运营到5月31日,中欧班列合计承运了1300余吨防疫物资。
即将开往法国的班列传递的是一个新讯号:全球供应链都在逐步恢复活力与生机。
这就有了最新的一通电话里,特别提到了一个词,疫情之后。眼下,也确实到了接续计划、锚定方向的时候。
习近平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双方要着眼疫情之后,规划好下阶段各层级交往,稳妥有序灵活开展对话交流。要加强疫后经济复苏的宏观政策协调和对接,既深挖传统领域合作潜力,更拓展新兴领域合作。
传统与新兴寓意着过去和未来。
在和谭主交谈过程中,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赵俊杰,提到了中法合作的“老三样”:核能、航空航天、高铁。
除了这些,中法也一直在探索合作的新可能,作为西方大国最年轻的领导人,马克龙最近两年喝了不少中欧合作的“头啖汤”。
2019年11月的进博会上,马克龙成为首位出席进博会的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法国签下了150亿美元大单。到了今年,联动也未中断。2月26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度举行网上签约会,四家签约的世界500强外企中,两家都是法国企业。
这传递的信号绝不仅仅是法国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还有跟中国一起坚定扩大开放和维护多边主义的决心。
在今年的第一通电话里,中法领导人就已经制定了今年的合作进度表,在最新的通话里,双方也都在回头看,向前走。
习近平说,支持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挑战,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马克龙说,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积极因素。
着墨最多的,就是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
提的多,有当下的特殊之处。法国要举办马赛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中国也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也别忘了,《巴黎气候协定》与法国的渊源。有些国家要“退群”,这项重任中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要扛起来,“绿色”是中欧共同的发展目标。
这大概也是最近这通电话要向世界传递的信号,关乎人类命运的事儿要一起商量。
这让谭主想起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一句名言,“Unis nous vaincrons”,意思是,“团结定能胜利”。
这句话,放在疫情时,很关键,放在疫情后,同样有启迪。(来源:玉渊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