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戴萌萌 马烨):“人文关怀也是近年来我一直在医院管理上强调和要求的!”5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在回答本网记者提问时说,这次在武汉应该说这崇高的医学人道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他也感到非常的满意。
施院长介绍,因为新冠肺炎是一个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发生感染的几率极高。如果病人家属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进去以后即使有防护,可能也难免被感染。这种情况下,患者家属尽量少到病房,对减少院内感染非常重要。
“但实际上,我们医院包括援鄂医疗队,大家都在千方百计改善条件!”施院长说,希望能够使患者即使在隔离病区,也尽可能的和家属、和外面的亲友保持联系。
“我们就通过这些病房的尽量的进行人文关怀,使住院病人可以得到很好的康复和治疗。”施院长举了他所在病区的例子,有一位武汉大学的黄教授,当时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同时他的老伴也得了新冠肺炎,但是老伴情况相对比较轻,当时本可以在方舱医院,但是老伴实在放心不下这位老教授,因为老教授89岁了。
后来施院长他们特例安排老两口住在病房里,住了以后,老伴经常到黄老先生的门口去看一下,同时每五分钟就要给护士按铃。“尽管住在一起,但是我们还是要把他们隔离开。”施院长解释说。
每一次她一按铃,护士就问,奶奶有什么事。她其实就是问老伴吃了没有、喝了没有、翻身了没有。过了两天,她就不按了,护士觉得不正常,跑去问老奶奶,说奶奶,怎么不按铃了?老奶奶说,因为黄老先生给她发短信,说他的吃喝、翻身护理做的非常好,所以不需要她担心了。
“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尽量增加人文关怀,使我们患者在病房里能够感到温暖和亲人关怀。”施院长介绍,他们在医疗过程中,也考虑到病人在隔离区和外界、和医务人员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因此,就建立了医护患之间的微信群,包括把病人的家属也拉进来。医护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变化、心理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沟通。
“其中有一位患者,的的确确对新冠肺炎和各个方面的恐惧还是比较严重的。”施院长也举了个例子,后来虽然医务人员解释了,但患者不是太满意,因此医务人员就把医院的精神科的医生拉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以后,最后她完全康复了。
她康复以后,出院住在隔离区,那一天正好医疗队出发的时候路过隔离区,这位患者就一直趴在窗户上,把医疗队路过所有的过程都录了像,最后她的微信里发了一句话,说“再见了,亲爱的你们,心里说不出再见”。
她出院以后,从隔离区回到家里,又在家里栽了两棵树,其中一棵树起的名字叫“秦劳勇敢”,另一棵树叫“贵人相助”。“秦”就是陕西的意思,“贵人”就是医务人员,这里“贵”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贵州队和陕西队并肩战斗了一段时间。
“班师回长安,他们把最真挚的爱留在了武汉!”施院长最后感慨,这最能代表他当时的心情。在这篇报道中,身为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队长的施院长说,“我们为武汉拼过命,我们更把最诚挚的爱留给了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
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