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白二爷沙坝侧写:双手的力量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9年08月21日 15:0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王博雅 韩雪 邢明):那是一双粗糙、有力的手,关节处略微有些变形,深刻的手纹里埋藏着经年劳作的痕迹。面对镜头时,这双手有些不知所措,但当它们握起铁锹、提起水桶、拎起树苗,却又是那么熟练自然。

  这双手的主人叫马芸英。1983年,她响应政府号召成为当地治沙队的一员,从植树治沙到护林防沙,一干就是36年。

白二爷沙坝女子治沙分队队长马云英。央视网记者 韩雪摄

  马芸英站立的地方,就是被誉为当代“绿色传奇”的白二爷沙坝。它位于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境内,从呼和浩特市向南70多公里,途经浑河,便可抵达。虽然叫做沙坝,但此地已看不到许多黄沙。时值盛夏,这里绿意盈野:风起时直擎蓝天的白杨上巴掌大的叶片“刷刷”作响,梭梭、红柳顽强地撑起绿色伞盖,而林网之间,茂盛生长的青草则将这里绘制成立体的绿色空间。

  很难相信,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境内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这里植被覆盖不足15%,每年有约200万吨泥沙经浑河输入黄河,并且以每年3米左右的速度向东西扩张,周围一万多亩农田被流沙吞没。

  从1982年开始,当地百姓在政府带领下,披星戴月、扎实苦干,终于降伏黄沙,用双手为子孙后代打拼出一片绿洲,绿化总面积达到了12万亩,相当于近一万两千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30余载,白二爷沙坝的治沙人接续奋斗,一代青年白了头、复又一代新青年,写下了震撼、动人的治沙传奇。故事中闪烁的光辉与片段,让我们看到了内心的、精神的、抽象的力量可以强大到何种程度。

  马芸英回忆,那一年,和林格尔的老县长云福祥下定决心带着老百姓把沙子治住,组织起专业治沙队,许多附近的年轻人都来到坝上。在此之前,这片土地已经不知道荒了多少年,“魔鬼大三角”是人们给白二爷沙坝起的诨号,侧面印证出这里生态环境的恶劣程度。

  “我们是专业队的年轻人,有一颗为革命火热的心……不怕沙大,不惧日晒,治不住那个白二爷沙坝,绝不下山……”这是每个治沙队员都分外熟悉的歌曲,一瞬间就能把他们拉回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

  白日惨淡、黄沙漫天中,马芸英们走进白二爷沙坝。初来时,生活环境极为艰苦,几十人打着大通铺,拥挤得连身也转不过。要翻身时,队长吹一声口哨,喊“一、二、三”大家一起翻。

  吃饭也是个大问题,由于来回路程将近40公里,大家都想节省下这些时间多干活,所以午饭在工地解决。冬天时饭菜冻住化不开,夏天时暑气蒸腾,外面那层饭菜被烤焦,里面的已经馊了。队员们只好把饭菜埋在沙坑里,勉强平衡温度,但由于密封不严,吃进嘴里的往往都是“沙拌饭”。

  对信念坚定的人来说,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出伟大的干劲,大家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晚上快8点才收工。在这片沙漠上,夏天白天沙漠的表层温度能达到70多度,只是站着都燥热难耐。但治沙队员每天还进行着极为辛苦的劳动。马芸英这样的女队员,每天都挖60多个树坑,每个树坑深一米,长宽各80公分。

  “不能再让子孙后代受这个罪了”,马芸英说。这是她和所有当年治沙队员的最大愿望。

  有了这个信念作为支撑,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努力给自己寻找生活的趣味。白天上山植树治沙,工作间隙几个分队在一起赛歌、掰腕子,冬季空余时间学习治沙造林、土壤等文化知识,不少人在那之后都成了治沙专家。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8.5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和3.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造林种草保存面积达12万亩,其中乔木4.3万亩,灌木5.3万亩,人工和封育草场2.4万亩,植被盖度提高到75%以上,前来考察的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治沙专家在来实地看过后心悦诚服竖起大拇指。

 如今的白二爷沙坝满是绿意。央视网记者 韩雪摄

  沙海变作绿洲,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牢记使命、实干担当、科学求实、绿色筑梦、久久为功”的白二爷沙坝精神传承下来,激励着和林格尔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守住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成为大家新的愿望。

  而现在,接过老一辈守护生态任务的人们有了新的“想法”,他们的双手已不再只和铁锹水桶打交道,而是将先进科学理念与生态修复融为一体。科技进步赋予生态保护更多可能性,从基于土壤成分详细分析的树种选择,到灌溉水量的精细化调配,与上一代人相比,他们更看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效率更高的科技治沙,接过生态保护的接力棒,他们成为了新一代“治沙人”。

  “要真正的达到生态修复,必须给一方的水土先做好充分的体检。”高俊刚兴致勃勃地介绍。体检就是对需要治理区域的水、土壤进行成分、结构分析,对该地的综合降雨量、微生物含量、动物种类、植物分布作出详细统计,综合各种情况后提出一套科学完整可持续的生态修复方案。为了做好这件事,他所在的蒙草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一共建了8个研究院。

 为生态开“良方”。央视网记者 韩雪摄

  在现代智能化产业园,种苗的生产与装配全部实现自动化,机械手臂代替了人手从事一些重复辛苦的体力劳动,并且可以保持人工20倍左右的速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育苗效率。

  在这些高科技生态理念的带动下,不单单是白二爷沙坝,整个和林格尔县的绿色发展步入快车道,目前,全县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220万亩,其中森林面积达到1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

  一双手的力量也许是微弱的,但成千上万双手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能托举起人们梦寐以求的绿色之梦,就能以平凡之躯写就震惊世界的治沙奇迹。这种力量从白二爷沙坝走出,辐射到和林格尔县,辐射到整个内蒙古自治区,我们看到,这道绿色构筑的风景线,正在中国北疆,焕发蓬勃生机!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