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都安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沙盘。广西新闻网记者 廖志荣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肖潇)“我是2018年脱贫的,今年我一共养殖‘贷牛还牛’产业牛10头,自己还养了两头,每头能卖到一万多,每头能赚到5000块钱左右。”地苏镇拉棠村村民唐运昌是都安瑶族自治县“贷牛还牛”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和唐运昌一样,村民罗正以前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贷了一头牛,没想到收益不错,于是今年终于铁了心养殖“贷牛还牛”产业牛。
7月26日,2019年全国网络媒体广西行采访团深入都安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进行实地采访,该中心是河池都安“贷牛还牛”扶贫产业的“终点站”,架接从土地到市场产品到餐桌的中转枢纽,网媒记者将从这个“中转站”探寻“贷牛还牛”成就扶贫产业的“都安样本”。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深度贫困县、广西四个极度贫困县之一,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们常常自嘲的那样“九分石头一分土”,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面对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要解决贫困群众的增收,全面实现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历史因素、贫困户调研、市场调查,都安瑶族自治县探索出了养牛的路径。
但问题随之而来。贫困户要参与,牛犊从哪里可以获得?怎么才能养好牛犊?养牛的饲料如何获得?到哪里销售?剖去成本能不能让老百姓稳定增收?产业要发展,眼前这些问题就必须一一解决落实。
为解决这些问题,都安瑶族自治县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扶持贫困户养牛,贫困户免费从养殖企业贷牛,牛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保险赔付,牛养大后再“还”给企业,企业扣除牛犊费用后收益归贫困户,还牛后再贷,实现滚动发展、持续增收。
都安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一角。广西新闻网记者 廖志荣 摄
在都安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记者注意到该中心生产过程全部采用智能化,结合电子商务结算自动化,实现产业“供、储、展、运、销、配”全链条无缝衔接,年可加工中转肉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500万吨以上。另外,据广西都安嘉豪实业公司副总经理简铃光介绍,该中心还能为周边贫困群众提供直接或间接就业岗位近3000个,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收入的就业岗位。
记者了解到,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本着“送钱送物不如送一门致富技术”的扶贫理念,顶层设计了“政府、企业、保险、农户”四位一体协同推进“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形成“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户代养、贷牛还牛、还牛再贷、滚动发展”的发展模式,打造“党委引领+政府主导+企业牵头+确定贫困户+技术培训+金融扶持+修建牛舍+政府投保+帮扶干部跟踪+政府保本、企业回收+冷链加工、包装物流+互联网营销+滚动发展”的闭环产业链,形成了都安“瑶山牛”和都安山羊品牌。
都安瑶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贷牛还牛’产业模式主要由政府主导、企业牵头、保险跟进、农户自主,而从中我们获得了产业有保障、赢利有保障、养殖有保障、发展有保障,‘贷牛还牛’项目具有零风险、可循环、收益大的优点,同时还能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动力,贫困户参与的意愿十分强烈,‘贷牛还牛’产业活力进一步增强,贫困户增收的路径清晰稳定,这就是我们的‘都安样本’的全部内涵。”
据了解,“贷牛还牛”项目于2017年5月启动,目前已发放牛犊24878头,覆盖贫困户22170户88680人,通过”贷牛(羊)还牛(羊)”项目的推动,全县肉牛从9.27万头发展到近15万头,肉羊从69.42万只发展到近80万只,计划到2019年底养牛达到20万头、养羊达100万只,实现“户均一头瑶山牛”和“千山万弄百万羊”的目标,形成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稳定长效脱贫路径,“中国南方牛都”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