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央视关注】恢复视力、治好近视是真的吗?专家说法让人瞬间清醒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9年05月30日 19:1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

       【行动起来】垃圾分类 “强制”能否“根治”?

       据CCTV-1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报道:垃圾分类,老生常谈的话题,推广了20余年,效果却差强人意,如果把倡议换成强制,会不会推进这项环保举措?近日,北京也有了行动。副市长张家明透露,今后,北京将实行垃圾强制分类。

1

       其实,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一直在推广,也想了不少办法,有动用科技手段的,有提供补贴的,但很多都是一阵风过后,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那么垃圾分类的症结究竟在哪?

       1、理念上认同 行动上滞后

       经过二十余年的宣传,垃圾分类已经不是个陌生的话题。北京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了80%,但是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两成。很多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是正确有益的行为,但是很难落实到行动。

       2、有督导效果好 分类仍被动

       很多地方推广分类时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有督导员现场督导和二次分拣时,小区分类垃圾桶干净整洁,垃圾投放井然有序。但督导员一走,分类垃圾桶变成了混装垃圾桶,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随地混乱堆放。

       3、混装混运影响积极性

       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垃圾混装混运现象一直被“诟病”。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一方面,打击了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也影响了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的效果,造成了垃圾投放主体和收运主体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推责的恶性循环。

       4、硬件设施仍不健全

       目前,有些地方缺乏仍垃圾分类的硬件,有些好的方法因此难以推广。

       【如此爸爸,差评!】你的样子,孩子看在眼里!

       据CCTV-13新闻频道《24小时》报道:近日(19日),一段视频引起了辽宁铁岭民警的高度关注,视频中,一名小男孩手握方向盘,像模像样地驾车前行,视频拍摄者还不时对孩子的驾驶进行指导。经调查,拍摄视频的男子是驾车男孩的父亲苑某,当天,他让7岁的儿子坐在自己腿上操控方向盘,驾驶汽车,并用手机拍下视频,配上“新收学员”的评论,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

1

       给孩子做了坏榜样的还有下边这位,江苏宿迁的一名男子。他涉嫌变造车辆号牌,把违法行为嫁祸给其他车主。民警上门询问时,他百般狡辩,当着家人的面撒谎。最后,他的儿子实在听不下去了。谢某的儿子:“警察叔叔,我直接给你说,因为我爸爸有个车牌,有几个吸铁石。”儿子说了真话,谢某也只好承认了自己变造机动车号牌的违法事实。

1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教的时间最早,陪的时间最久,一言一行,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爹的不拿交通安全当回事,孩子也会觉得无所谓,不文明的习惯性思维就这样被代际传递了。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有好的有不好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因为在你的身边,时刻有一双纯真无邪的眼睛在注视着你,你的样子,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此爸爸,果断差评!希望有这类毛病的爸妈能对镜自照,孩子面前,别再没心没肺了,负起家长该负的责任。

       【近视治疗乱象】治疗机构宣传存误导 近视无法被治愈

       据CCTV-12社会与法频道《热线12》报道: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了4.5亿,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各种各样的近视康复治疗机构层出不穷,其中不少声称能帮助近视患者恢复视力、治好近视,这是真的吗?

1

       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朱建华:“近视眼有一点是肯定的,是治不好的,这是专家,不仅是我们国家的专家,世界专家也一致认为,近视眼是治不好的。因为近视眼它的根本原因是眼球拉长了,还有近视眼伴随的一些病变,比如说视网膜上面的一个改变,这些是没有办法治好的。”朱建华告诉记者,市面上这些所谓的近视治疗机构,在宣传上存在严重的误导性,很容易让家长和孩子“误入歧途”。

       在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到: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专家表示,面对日趋严重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家长切莫病急乱投医,偏听偏信,应该科学地做好防控工作,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阅读,多进行户外活动等。

       【热点追踪】美国的极限施压,还能持续多久? 

       据CCTV-13新闻频道《新闻1+1》报道:动用国家力量封杀中国科技企业,美国再有多家科技公司加入反对者行列;高估自己的能力,错误的判断形势,一意孤行的决策;农民反对,企业反对,专家学者也反对,美国的极限施压,还能持续多久?

       最近一段时间,当谷歌和微软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大多是因为美方一纸禁令,两家科技巨头决定“断供”华为、终止合作这样的消息。但是,来自美国媒体最新的报道却显示,面对眼下的局面,包括微软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内的美国众多科技公司,似乎是有些着急。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如果一个政府可以随意的切断你的供应链,那美国凭什么还能说我是世界上最开放和最自由、最公平的市场,如果这个事情是这样的话,还有谁敢在美国投资科技,这样来说全球科技是不是要同时在本国做一个备份?

1

       央视驻美国华盛顿记者王威称,其实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国内一直都有不少反对声音,正如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日前在中美省州长论坛上说的,他说离开华盛顿到美国的地方上走一走,就会乐观很多。确实是这样,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美国地方上的气氛和首都华盛顿,有时候完全是两样的。从基层的农民到相对高层的州政府官员,从政界到商界很多人都希望继续保持甚至是加快发展与中国的良好关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我们总是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保护主义失去民心、贸易战失去民心而且不会有赢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随着时间无论是美国的民众还是世界、还是中国,人们都会反对谁搞保护主义。”

       当下的这样的一个世界,产业链是高度相连,供应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棒子打下去打疼了别人也一定会打疼自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非要把企业硬拽到一个政治的轨道上来呢?现在真的要做的是让政治的归政治、商业的归商业。”(责任编辑/刘珊)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