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在云南临沧境内,无量山脉深处,中缅国际大通道的施工现场,有一条一万米长的在建隧道,名字叫做“红豆山隧道”。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隧道内有8种有毒气体,同时还伴有40度的高温、涌水和突泥。
这里就是绵延百里,雄奇险峻的无量山,我国正在建设中的,通往缅甸的唯一一条中缅国际大通道,就穿越这里。其中的控制性工程,红豆山隧道,就在无量山脉腹地,紧邻澜沧江,最大埋深达到了1020米。但是谁也没想到,神秘美丽的无量山脉内部,却由于地质条件极其特殊,富集了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8种有毒有害气体。负责隧道开挖的第一梯队工人在施工时,必须要佩戴防毒面罩。
隧道中的有毒气体像是困在一个个气球中,隐藏在无量山脉的岩层里,一旦施工中,戳破了这些有毒气球,毒气就会爆发出来。2017年,刚进场一年的施工团队,因为对隧道内有毒气体研判不足,处理经验不足,导致红豆山隧道爆发了一次气体爆突事故。随后,三分之二的员工申请撤离工地,项目一度陷入了停滞。
就在此时,有着20年隧道施工建设经验的赵宇,却被临危受命,来到这里。
中铁十局大临铁路项目部经理赵宇
中铁十局大临铁路项目部经理赵宇:大家都没有退路,那我们领导,从我自己都没有退路,必须站在第一线。
赵宇和因为爆突事故被降为副总工程师的全斐一起,集合了项目团队里还没有撤离的员工,组成了新的战队,大家,要逆势而行。
一条隧道,隐藏着众多神秘毒气。这种世所罕见的困难,在勇敢者的眼中,却是难得的机遇。新的团队,请来了各个领域的专家深入调查,一定要彻底了解红豆山隧道的毒气。
经过专家勘测,红豆山隧道有毒有害气体极高度危险区域达到5764米,占隧道总长的一半以上。大家一致认为,红豆山隧道罕见的地质环境条件加上气体成分的复杂多变,已超出目前地质勘察技术的认知水平,其防治措施仍处于研究摸索阶段。
专家组的这一结论意味着,施工方无法从过去的经验技术中获得更多帮助。
每一步都是探索,但是一旦探索出道路,那就是摆脱困境的超越之路。
对隧道空气彻底消毒通风后,第二梯队人员就可以摘掉防毒面具,入场施工。红豆山隧道的八种毒气困境终于在实战中,得到了突破。
去年8月17日,隧道2号斜井又发生涌水险情,虽然抽排水37天之后,施工得以继续进行,但是现在,不断涌出的水流还是会淹没部分施工区域,工人们需要一直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施工作业。
8种毒气、高温和突泥涌水,不仅在我国隧道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在全世界也数罕见。而红豆山隧道的团队在施工中不断的解决各种罕见的难题,却也为我国的隧道施工,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今年6月,基于红豆山隧道施工的第一批专利和学术论文即将发表。而到今年底,涉及6项专利的科研成果也将全面推出。
目前,红豆山隧道施工已经突破3000米,而中缅国际大通道的重点工程——大临铁路的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2021年建成通车后,对于完善我国西部铁路网,突出云南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