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罗博深在杭州的学校讲座时,很受欢迎。
2月底,中国奥数队再遭败绩,在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上仅取得团体第6名的成绩。与此同时,美国队卫冕该项比赛冠军。
很多家长如梦方醒,原来,美国的孩子也是要学奥数的,而且水平还很厉害。
是因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还是美国队引进了大量亚裔或华裔的数学天才?
这两天,美国奥数国家队总教练罗博深造访杭州,接受钱江晚报独家专访。他几乎就是美国奥数近年崛起的幕后推手。
“的确,这十年美国奥数国家队进步巨大。”罗博深说。
那么,在奥数这方面,美国队是如何变强的呢?
不上培训班也没专人辅导
美国孩子更多靠自学
对于近十年美国奥数国家队队员的水平,罗博深用一个词形容:进步巨大。
“我每年都会在数学夏令营与那些孩子待三个星期,每年都能看到他们在进步。”他自己也曾是奥数夏令营的一员,“想当年,我刚入营时,连证明题都不会,可现在这批孩子刚进来就全都懂。”
全美奥数最强的一名9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普通人要到博士阶段才会学到的数学知识。
与中国家长强势介入孩子的学习不同,美国孩子在数学方面的超前学习,更多是兴趣使然。他们没有什么培训班可以上,甚至连老师和家长的辅导都没有,主要借助互联网自学。
就像那名“最强9年级学生”,父母都不是学理工科的,压根连奥数题目都看不懂,根本没法辅导孩子。
“Home-schooling(在家学习)是美国尖子生最常见的学习方式,除了向别人寻求帮助,主要靠自学。美国学生从小就被鼓励,要不断思考,不断超越自己。”罗博深说。在他家里,即便父亲有能力辅导,也会选择袖手旁观,让他自己琢磨。
罗爸爸是大学统计学教授,年少时在新加坡就是全国闻名的学霸。刚接触高中奥数时,罗博深被证明题难倒,其实父亲完全有能力辅导他。
“他只给了我一张椅子,让我能舒服地坐着学习和思考。父亲说,学数学,自己琢磨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罗博深说。
美国孩子喜欢挑战
一直在试着超越别人
除了自学,美国奥数选手还有个特点,喜欢跟同伴交流,努力超越同伴,将此作为另一种学习方式。
罗博深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的最好成绩是全国第三,他弟弟第一次参加就拿到全国第二。据说,弟弟比他低三个年级,从小就是看哥哥做什么,就觉得自己也能做到。“在弟弟看来,我俩吃一样的东西,住着相同的屋子,我可以的,他当然也可以。结果就真的超越我了。”这位哥哥的语气里透着点无奈。
不只是超越同龄人,美国奥数学得比较好的孩子,还总是试图超越教练。
“美国顶尖的学生学习奥数,其实不一定需要教练陪在身边。他们向教练请教也抱着这样的态度:将教练视为超越的目标。”作为美国队总教练的罗博深坦言,自己就常常被排名全美前30的优秀学生“打败”。
这也是很多美国孩子学习奥数的最大乐趣。“课本的学习,知识结构简单,可能一直能拿97分,却看不到成长。但竞赛可以让学生不断挑战自己,也许一开始入门只有20分,经过努力拿到100分,然后晋级到更高水平,继续从20分到100分。一直在突破,这就是竞赛的魅力。”罗博深说。
在美国,奥数竞赛的目的不是一味追求快速做出答案,而是将竞赛看作一种促进个人成长、让人享受思考的途径,“你和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比赛,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并从中学会思考,不怕挑战。”
美国奥数国家队选拔
需要经过层层比赛
除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美国奥数国家队的组队方式,和中国也有所区别。
美国奥数国家队选手要经历层层选拔。每年2月,全美数学联赛AMC10/12(10年级或12年级学生参加)举行,参赛人数在20万人左右。之后,有将近1万名学生可以晋级到3月底举行的美国数学邀请赛,当中有500人获得参加美国奥数竞赛的资格。最终,有约60人进入每年6月举行的美国奥数训练营(MOP),进行为期三周半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赛前培训。
与中国一样,这些入选训练营的学生,都是来年IMO的人才储备。从入选当年的12月到次年4月,这60名选手要进行每月一次的考试,综合之前的比赛成绩,最后决出6名代表美国队参加IMO的选手。
相较于中国选手的半年选拔期,美国奥数选拔一年半前就已经开始,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虽然最终只选出6人代表国家参赛,但罗博深认为,其他国家队可能在找全国奥数最厉害的6个人去参赛,但美国人的思维是,起码培养100名最厉害的选手,然后随便挑6人去参赛。在国际奥数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作“补短板”。早在2003年就担任美国队总教练的中学教师冯祖名,发明了“重点培养第六名”策略。冯祖名曾说,“每个奥数国家队都有一两个特别强的人,但是并不是六个都最强。”而他所做的,就是“把后面的短板补强”。
罗博深接任总教练时,沿用了这一策略。
以前,中国奥数选手虽然在所有选手中算不上最强的,但胜在平均水平高,因此在团队总分上有优势。这几年,随着美国队整体水平的上升,中国队在比赛时占不到优势也在情理之中。
亚裔学生数学成绩更好
可能是因为投入时间更多
罗博深提倡奥数的终身学习,IMO摘金是不少参赛者的梦想,但这不应该是终极目标。他更关注的是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在20年后能在报纸上读到其为人类发展所作贡献的报道。
初中时罗博深接受奥数训练,教练有一套独特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自己做题,然后轮流发言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而且必须让所有人听懂。这种鼓励学生说自己观点的做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的大学常在周末组织地区性的数学竞赛,还会请博士生给选手们上数学课。只要有时间,罗博深就会飞往美国不同城市,免费给学生作讲座。
他也发现,美国的亚裔妈妈普遍认为学好数学很重要,会让孩子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数学。“亚裔学生数学成绩普遍比美国学生好,未必是因为天赋,而是和家长的重视程度关系密切。”他说,“愿意在数学上投入时间是一件好事,但我认为改进学习方式会更好。”
在中国,不少学生认为学数学太枯燥,根源是他们学的是生硬的解题方法。虽然小学生在初中的确可以通过大量习题掌握解题方法,但到了高中和大学,更关键的是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就容易崭露头角。
罗博深设想的最好的数学课堂是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数学是优美的,好玩的。他第一次感受到数学的“美”,就是在美国奥数训练营,“教练交给我们的那些巧妙的推理,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却有联系,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数学也可以用美妙这个词来形容。”(钱江晚报记者 沈蒙和 钱江晚报通讯员 戴欣怡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