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从零星到井喷,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国家科技奖励的改革与发展见证了这一切。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对7657项科技成果进行了奖励,带来了“科学的春天”;1999年科技奖励改革,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隆重召开国家科技奖励大会。40余年来,我国共授予10多万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
这既是荣誉,也是激励。不仅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而且激发了更多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热情和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注入强劲动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当王泽山、侯云德等获奖科学家的名字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出时,他们的选择和担当引发热烈讨论和致敬。“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呕心沥血,国之脊梁;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句句充满正能量的灼热赞誉在网络上不断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科技奖励的项目中,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正在迅速成长壮大,并成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突出代表。
出题给西方做的数学家吴文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发现了青蒿素的屠呦呦……从1999年科技奖励改革以来,已有29位声名赫赫的科学家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这代表了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振奋!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说,2018年,他身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会场,“更加体会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的强烈使命感,要只争朝夕,更加努力。”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对一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奖励,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知识、创新、人才的尊重。”提到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张永振心情激动,“只有鼓励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我们才能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目标。”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40年来,我国共授予10多万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并给20个国家的113位外籍专家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颁发了国际合作奖,“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与此同时,社会力量科技奖数量日渐增多,评审日渐规范。目前,设立的面向全国范围社会科技奖励达277项,每年授奖约13000项成果(人),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行业,涌现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光华工程奖”“陈嘉庚奖”等一批学科或行业影响力较大的奖项,对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造性和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