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是不是海南人,看他在朋友圈里晒不晒蓝天就知道了。”海南人喜欢这样说。在海南看惯蓝天白云,谁还在朋友圈里晒呢?
天蓝海碧,树高林密,好生态是海南发展的最大优势。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海南以问题为导向,自我加压,用更科学的规划,更严密的保护,更严格的治理,致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科学规划,生态建设抓源头
海口,南渡江向东,一块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海南的未来发展。今年6月,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江东新区的规划将环境质量放在首位,蓝绿空间是重要的规划布局,以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区示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常务副院长胡耀文告诉记者,在招标入围团队中,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成了投标报告里最亮眼的词语。
城市规划有绿色,乡村生态划红线。这些天,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国土员王汉俊正忙着下乡,电脑里储存了五颜六色的“多规合一”地图,他仔细比对着,实地勘察建设、农业等用地项目是否越过生态保护红线。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通过“多规合一”加强统筹,推动解决生态功能区划与相关部门规划交叉重叠问题,坚持陆海统筹,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陆域、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别占海南陆域面积、近岸海域面积的33.5%和35.1%。
生态优先,对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呼唤打造新型产业体系。海南自贸区招商重点围绕旅游、热带高效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十二大产业展开。开门招商要打破玻璃门,但绝不能触碰生态底线。“各部门必须严把生态环境质量关,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再多税收也坚决不上。”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
严密保护,一体推进靓城乡
行在海口,城市主干道两侧的椰子树、三角梅、大叶油草等热带植物随风婆娑;曾经的臭水沟美舍河、五源河、海甸溪变身湿地公园和湿地景观……2017年,海口申报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达179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0.8%。
开学第一天,海口五源河等学校的学生走入湿地。蜂虎鸟飞到眼前,铁芒果、凤凰木等植物围绕身边,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建设美好家乡,要集结青春力量。“我们的队伍已从几百人增加到9000多人。”海口市环保志愿者周缘介绍,2013年,海口的湿地保护还仅限于东寨港国家红树林保护区。而2017年一年,就有新旧沟、潭丰洋、韦公洋被列入保护名单,湿地从此植入城市。《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等地方法规相继出台。“河流有河长,海洋有湾长,24小时动态监控,接受群众投诉。”
按照省人居环境3年行动方案,海南全域推进绿色村庄建设,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优化村庄规划设计,提供建房设计图纸,引导农村建筑风貌提升。三亚市海棠湾镇博后村引进玫瑰种植企业,富裕起来的村民盖的楼都不高。“农村建房不能高过椰子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符海冠,说起村里的变化津津乐道,“以前没排污管网,村前是个臭水塘。现在生态修复成湿地了,真好看。”
强化治理,直面问题成合力
空气优良率98%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90%以上,森林覆盖率62.1%……海南人对此很自豪。然而,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情况反馈,直指海南存在对环保工作认识和推进不够等四方面问题。
面对问题,海南省举一反三,压实责任。整改方案和措施清单任务共计385项,整改时间要求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省长沈晓明提出,要以最严的规划、最严的措施、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绝非一蹴而就。《海南省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正进入第二个3年,大气、水、土壤专项整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城镇施工及道路扬尘、重点企业污染控制、老旧柴油车污染治理等突出问题,海南加大执法力度、压实工作责任,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海南海岸带专项整治收回岸线土地8765亩;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双下降,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实现省域全覆盖……
与此同时,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等同步推进。2016年5月,《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印发,当地党政领导干部出现失责行为、符合追责情形的必将追责,且不论调离、提拔、退休与否,实行终身追责。
“海南自身要加强努力,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治理,形成合力,生态环境才能持续变好。”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说。根据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发现,外来大气污染输送对海南空气整体质量影响达41%。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区域性合作协调发展需持续探索。
本报记者 丁 汀 闫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