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第33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冬月时节为何要谈清明?原因是诗作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近期被后人频频刷屏,而事件发端也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有关。
据华商报报道,11月25日,一批专家和记者来到西安市长安区司马村,发现“杜牧墓”遗址已变成一片残败荒凉的低洼菜地,7米多高的墓土已被挖尽。文章称到场的专家和记者“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其诗作曾慰藉无数后人,被传颂至今。也因此,新闻一出,即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无反转不新闻。就在网络一片热议的同时,西安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却表示,目前并不存在杜牧墓。
11月28日,西安市文物局督察与安全处处长吴青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杜牧墓”的说法并不准确,仅凭文献资料,不能称之为“杜牧墓”。杜牧墓和杜氏家族墓不能划等号,所谓的杜牧墓实际上目前不存在。
西安市2012年公布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正式认定“杜氏家族墓”在西安市大兆街道。《通知》里也只是称“杜氏家族墓”,而并非“杜牧墓”。只是在1999年出版的《长安县志》里记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
杜牧曾自撰墓志铭,其中提到,其妻和孩子“以某月日,葬于少陵司马村先茔。”但这也并不能证明杜牧本人也葬在司马村先茔里。
现场的墓碑上也明确显示为“杜氏家族墓”。
之所以这样标识的原因是,在考古学上,目前并没有墓志铭或者重要的文字、物件可以支撑和证明杜牧就埋在这里。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称,通过文献推定,杜氏家族的墓葬应该就在这个位置,但要说杜牧墓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则还要进行考古认定。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于庚哲也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历史上发生过大事,现在能确定具体位置的地点,我们称之为A点,历史上发生过大事,现在只能指出大概范围的地点,我们称之为B点,杜牧墓就是B点。
那么,既然考古上没有明确的证据,西安市政府也早已认定此处只为“杜氏家族墓”,一切都是推定,那么“杜牧墓”的话题为何突然出现在网友的视线中呢?中国之声引述知情人的话说,可能是某酒厂的商业炒作行为。
专家学者和记者此次到访司马村,源于11月25日在西安召开的一场“杜牧文化研讨会”,活动由“中国唐史研究会”和山西一家酒业集团联合主办,唐史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和50余家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后专家和记者一行便来到了司马村。
会后专家和记者一行便来到了司马村。
从现场图片看,专家学者到访“杜氏家族墓”后举办了一个祭拜仪式,不仅拉起了横幅,还铺设了红地毯,祭拜仪式上,上述酒业集团生产的白酒摆在桌前醒目位置。
一家酒业集团为何如此热衷于杜牧文化研讨呢?原因就在杜牧“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里。
这场关于“杜牧墓”的保护仗,网友争论了半天,原来却是从一个品牌商业活动的推广中衍生出来的。
日前,西安市长安区旅发委表示,下一步,将在以前收集资料、组织考证的基础上,聘请文物专家对该处墓地是否为杜牧墓进一步进行考研认定,并初步编制保护和利用方案;如果确认,将迅速完善并实施保护和利用方案。
(文/王甲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