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长三角区域集中采访的媒体记者们深入南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南通,是一座因涨沙冲积而形成的城市,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4年后,南通成为了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加速了南通社会经济的历史巨变。9月13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长三角区域集中采访的媒体记者们深入南通,看到这座城市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抓住了机遇,绽放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改革东风 叠石桥建立家纺产业链
图为中国家纺博物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解放后较长一段时间,南通的产业结构以农村经济为主要特征。在改革开放后,生产关系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改善,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一切的社会生产力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活力。
数据显示,1978年,南通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9.4亿元, 2017年,南通市实现生产总值7734.6亿元,40年的时间,地区生产总值扶摇直上。
南通的家纺产业是南通改革开放以来为其经济发展贡献良多的行业之一。海门叠石桥就是南通家纺产业的发源。叠石桥随着时代的更迭,已经从一个“家纺小镇”迈进了“国际家纺城”,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产品,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数据显示,现如今家纺产业基地覆盖周边8个县市(区)30多个乡镇,从业人员50多万,拥有家纺企业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家纺企业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及外贸企业300多家,家纺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亿元,外贸供货额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江苏的二分之一。
据海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叠石桥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贸易改革试点、家纺微电商、旅游购物、现代服务业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叠石桥市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场线上线下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伟大传奇。
国之重器 天鲲号再次让“中国制造”雄起
图为天鲲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成果丰硕,每一项带着“自主知识产权”头衔的“中国制造”,都让中国底气倍增。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由起初的国产化改造到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建造,实现了质的飞跃。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南通一直以来都把实体经济作为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加快构建“3+3+N”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备受瞩目的“造岛神器”——“天鲲号”、“龙源振华3号”和2万标箱超级货轮标注了南通制造业发展新高度,南通市也成为江苏省唯一受国务院表彰的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记者一行来到了南通启东船舶工业园,看到了世人瞩目的“天鲲号”。据悉,2018年6月12日,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
据负责人介绍,天鲲号满载排水量17000t,设计航速12kn,装机总功率25843kW。有媒体报道称,“天鲲号”的最大挖掘深度可以达到35米,可以在一小时内将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这意味“天鲲号”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在南海岛礁上搭起一个水立方大小的沙石堆,“造岛速度“非比寻常。
国之重器,驰骋大洋。改革开放40年,南通人用自己敢于创新、敢于改革的态度让世人信服。
生态修复 建设“鸟语花香”的城市绿肺
图为南通植物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长江经济带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经济集聚区。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平稳增长的战略需要,也是扩大内需的现实需要。南通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岸线的生态修复是南通一直在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2017年,南通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五山地区长江岸线由生产型岸线调整为生态型、生活型岸线,调整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全面实施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南通市推进“三城同创”: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城市转型的重大举措。通过“还山以林、还江于民”,建设“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客厅”。
记者们看到了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情况,特别是南通植物园片区,展示了南通盆景和水生植物特色,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植物园片区预计在本月底正式开放。
通过生态修复,南通希望以五山及沿江地区的变化,全面体现南通山水城市格局、传承历史人文精神。
南通人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完成了纺织业、制造业的转型与腾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忘却生态建设与修复。南通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时代,将取长补短,在开放创新的大环境下继续实现高质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