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丝绸之路智库峰会”将于西安聚焦丝路样本工程

中国新闻来源:中国网 2018年09月08日 20:3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五年来,中国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广泛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沿线国家人民心灵距离日益拉近,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出台,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绘制了路线图。五年来,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努力下,文化交流合作互联机制不断健全。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最新数字显示,2013年至今,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76份,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世界旅游联盟正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逐步建立并完善,为推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跨区域合作开辟了新渠道。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共建“一带一路”5年进展情况及展望发布会

  我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亮点频现,形成了“丝路之旅”“欢乐春节”“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中华文化讲堂”“阿拉伯艺术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品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不断扩大当地“朋友圈”,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和当代发展的重要平台。2013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签署了24份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16家,举办文化活动逾1600场。

  文化产业活力迸发,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大力推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图书出版物、动漫游戏、文化艺术展演等走出国门。截至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中外媒体机构合作创作了一批影视精品。

  版权输出高质量发展。出版部门组织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等10个工程项目。越南文、泰文、俄文、尼泊尔文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语种、小语种版权输出实现较快增长。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教育部着力构建全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网,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等引领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生达到61%。据统计,2017年,来自沿线国家留学生达30多万人,赴沿线国家留学的人数6万多人。

图为《梦长安——大唐迎宾盛典》在永宁门演出

  五年来,陕西充分发挥古丝绸之路起点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积极开展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人文交流平台,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据了解,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均已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陕西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等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了“从长安到罗马”等一批具有陕西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经吸引了36个国家和地区的136所高校加入,每年为中亚培养1200名留学生。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古都西安正在激活其厚重的中国文化遗产和丝路文化遗产,重塑其作为中华文化和丝路文化核心区的地位。西安被赋予了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等重任,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方面承担了更多使命。

西安年·最中国

  国声智库全面支持陕西发展,为陕西提供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智力支持,助其开展国际合作和友好往来、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国声智库发挥智力、资源、传播等优势,以复兴丝路文化、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为突破口,成立了“一带一路”核心区专项课题、中国春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专项课题,举办了“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一带一路”核心区专家座谈会、文化自信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研讨会等,推出的丝路文库《一带一路言论集》、“我眼中的China·西安”大型城市外宣项目,创意出品“大国赐福”文创项目等,以智慧力量激活古都发展新动能,助力大西安追赶超越。

  国声智库与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携手推广“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样本工程。自2001年起,大唐西市集团在古丝绸之路起点唐代长安城西市遗址上,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建起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为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民间资本传承弘扬丝路文化、保护国家历史遗址、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范例。近年来,大唐西市创新出“以商养文、以文促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随着丝绸之路国际博览园、中央艺术品商务中心、十三朝特色小镇、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国际博物馆城等多个文化项目落地开花,大唐西市逐渐成为大西安新的文化符号。2015年,大唐西市集团联合丝路国家商协会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搭建起推动西商企业家与各国工商界务实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为西安发展外向型经济、探索内陆城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新模式作出了新贡献。

图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唐西市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表示,总商会成立3年来,已连续举办两届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先后走进欧洲、中东、亚太地区等20多个国家,组织了30多次交流活动,深刻感受到世界各国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本国与他国开展经贸合作、项目投资和文化交流的迫切愿望。同时切身感受到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对于增进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友谊的重要性。总商会将始终致力于搭建国际民间文化交流与商贸合作平台,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讲述丝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丝路建设,努力当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商界的“超级联络人”。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认为,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依托丝绸之路丰厚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大唐西市作为隋唐丝绸之路起点的地标性影响力,持续释放大唐西市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和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的高端平台效应,以商贸互通带动人文交流,在寻求利益交汇点的同时扩大文化认同,大唐西市荣膺“一带一路”文化名片以及“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样本可谓实至名归。大唐西市应继续利用好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西安与丝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合作,拓宽“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树立时代榜样。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五周年之际,大唐西市又将迎来一场人文交流的智库盛会。9月27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杂志社、国声智库、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中国商业史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丝绸之路西行之旅生态工程、中国原点新城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高新)管理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港务区(直属)管理局等机构承办,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译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欧亚经济(论坛)与全球发展研究院、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深圳市上市公司并购协会、深圳市中东欧经济文化促进会、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等支持的“丝绸之路智库峰会”将在陕西大唐西市召开。峰会旨在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和文化旅游、科技、大数据、大健康、金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世界遗产、生态保护等多领域样本案例进行阶段性梳理、总结,发挥智库合力,形成更多高端研究成果,推动中外智库交流合作,打造新型智库人文合作平台,推动“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友好城市缔结和共同发展,为共建“智力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方案。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