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深圳:改革开放40年“中国硅谷”炼成记

社会新闻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8年08月26日 20:2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编前语】38年来,深圳经济发展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百姓因此受益。现在的深圳,繁华、创新、包容、年轻……这些浮现在你脑海里的“词汇”,背后蕴含着哪些敢闯敢试的故事?深圳人血管里流淌的创新DNA有怎样的生命张力?深圳新闻网推出”见圳“专栏,用小切口和小角度,去发现并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挖掘时间的精彩沉淀,共同见证深圳大发展的精彩。欢迎你把更多的改革故事和经历分享给我们。

  划重点: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要始终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

  “我们的客户在这里,我们供应链的伙伴也在这里。整个产业就像一个温泉,我们自然愿意享受它带来的温暖和矿物质。所以我们选择扎根在这样一个地方。”——米唐科技创始人宋少鹏

  “我记得那个年代,一货难求,很多采购员都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来华强北找半导体器件,很多人购得所需的器件后不忘握着我的手说, ‘谢谢你,小伙子!为我们解决了问题。’”——深圳市金城微零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桂丰

  亲历者讲述深圳变化

  1984年4月,深圳特区俯瞰(摄影:袁芩/FOTOE)。

  下为如今的深圳市福田CBD(摄影:刘庆康)。

  深圳新闻网8月26日讯(记者 刘梦婷 潘润华 刘庆康 实习生 卓越 陆宇)“深圳一直是走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深圳的发展代表了中国经济蓬勃向上和未来的趋势。”7月27日,日本众议长大岛理森在深圳开启了他称之为“学习未来”的旅程。这是时隔25年后,大岛理森对深圳的第二次访问。他用了“挑战、创新、勇气”来描述今天他眼中的深圳。他坦言,此次中国之行除了北京之外特别选择了西安和深圳,访问西安是为了学习历史,而造访深圳则是学习未来。

  8月26日,是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八周年纪念日。38年前,深圳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38年后的今天,深圳在4G及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诞生了腾讯、华为、大疆等世界级的科技明星企业。

  这个惊人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答案是不断地创新:布局的大胆前瞻,制度的不断变革,技术的紧跟乃至超越。

  从“三来一补”到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

  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曾把深圳的持续产业升级比喻为“一个‘爬锅底’的过程”:从“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时期,到以华强北为代表的模仿创新时期,再到创新科技之城的崛起。正是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浪潮下,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了许多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资金,发展掣肘。但凭着当时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深圳打开了机会的大门。

  第一批北上办厂的港商冯志根回忆,当时香港人工(工资)比较贵,每人每天要100元,尽管如此,3000元的月薪也很难找到人。这让很多港厂很为难——接了单,没人做怎么办?因此很多港厂在找出路。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