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高宇婷)乡村振兴靠什么?近日,记者跟随2018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龙泉村和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采访发现,两个村依靠建设美丽乡村和休闲农业走出了一条新路。
这个村喊出打造“贺兰山下第一村”的目标
龙泉村里的开心农场(高宇婷/摄)
宁夏石嘴山市贺兰山下的龙泉村里,有一片占地120亩的开心农场。
这里距石嘴山市区仅有6公里。市民一年花988元承包一分地,不论是菜籽、施肥还是浇水,都不用操心,只需要等通知来摘菜就行了。
西红柿、大葱、圆茄子、豆角、羊角椒、芹菜、黄瓜、西瓜、玉米······想要哪种蔬菜瓜果就定哪种套餐,价格从666元到988元不等。农场一共800分地,目前已经卖出去了500分,毛收入近50万元。
建开心农场,是结合了龙泉村的实际情况。“全村仅1800亩地、1164名村民,一人平均一亩地。”长胜街道副主任张震解释,村民仅靠种地增加收入实在是不可能的任务。
去年年底,龙泉村成立了合作社,将全村1800亩土地全部流转,每年每亩地给村民550元流转费。再整理出其中120亩地,建开心农场。
村民可以去打工、能拿到流转费还能参加合作社的分红。2017年,龙泉村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800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5000余元。
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龙泉村是石嘴山市打造的十大美丽家园之一。按照发展规划,龙泉村依靠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要将村庄建成“贺兰山下第一村”。
张震告诉记者,村里的资源非常丰富,依靠贺兰山,山里有古长城遗址、防空洞旧址,山下有汉墓,村里有十处泉眼、200多棵百年古树。目前已经做出规划,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用三年时间,把村里的十处泉眼串成绕村水系,同时依靠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汉文化、中医、农耕、民俗、工业等五个博物馆。
目前,已有公司在龙泉村租用10户民房做民宿,如果生意好,接下来将在龙泉村租用200户民房,打造民宿旅游。
食用+观赏 大米这么种价值放大不止100倍
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稻田画(高宇婷/摄)
看得见的是稻田画,看不见的是背后翻了百倍的农业产值。
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有一处占地3600余亩的稻鱼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区。
老板赵建文是地道的庄稼汉,为了把稻米种出规模和质量,他曾多次到日本、台湾参观学习农业种植技术。一次去日本时发现了稻田画,很感兴趣,便带了些种子回来试种。
“冬天去海南种,夏天在宁夏种。从几粒种子试种成功到现在的200亩稻田画、一片观光园区,这中间不过三年时间,同样的土地价值却翻了几番。”赵建文说。
赵建文细算一笔账:食用普通大米每斤售价2元左右,而彩色稻米做种子出售,能卖到每斤200元。把普通稻米换成了彩色观赏稻米,用途不同,价值放大了100倍。
四十里店村距离银川市区仅有40分钟左右的车程,每到周末,都能吸引大量的市民前来参观,周末最多每天接待游客1000人次。“今年门票收入预计能达到100万元,旅游人次超过20万。”赵建文说。
园区里,1500亩地里既有机水稻又有水产养殖,水稻田里分别养殖了鱼、虾、蟹、泥鳅和鸭子,平均每亩收入700元至800元。
农业背后是科技,科技又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园区一套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使得稻田能种出更加优质的稻米。
赵建文说:“我们做了4个水槽,共3亩地大小。每个槽里有一万六千尾鱼,属于高密度养殖。根据测算,鱼长两斤肉,需要三斤二两饲料。饲料70%被鱼吸收,30%是粪便。四个池子共产生六万四千斤鱼粪,通过排污泵抽到园区中的淌水渠中,再到稻田里循环净化,最终水又回到鱼池中。”
如此一个循环,水可以节约30%,人工减少了90%以上,每亩稻田可以施120斤鱼粪肥。
塞上江南,渔米之乡。(高宇婷/摄)
赵建文估算:“养殖+休闲观光+餐饮服务,今年园区净收入能达到300万元。”如果单纯的种植稻米,赚的远远没有这么多了。
休闲农业能赚钱,给当地村民生活也带来巨大变化。赵建文告诉记者,除去园区里固定的30名员工外,忙时园区用工达到300人。另外园区从当地260余户村民手中流转而来的3000余亩土地,除去每亩地800元流转费用外,每到年底还根据经营情况给当地村民分红。
四十里店村村支书张力介绍,2017年,四十里店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4050元,稻田画园区附近的200余户村民平均增收1000元至2000元。休闲农业将成为今后四十里店村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