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探秘库布其】19万亩“摇钱树”绿了乡村富了乡亲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8年08月04日 17:5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航拍镜头下,成片的绿色包围着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这里种植的沙柳苗条卖向了新疆、甘肃等地,你很难想象,这里是沙漠边缘,是风口,曾饱受风沙之害。

30年前,在官井村西北角,长着一颗柳树,这是全村唯一的树。

如今的官井村,周围全被这种绿色包围

不难想象,当大风刮起,村庄变得昏天暗地,官井村村民高二云对此影响深刻,许多土地无法耕种撂荒。

为了生计,不少村民背井离乡,20世纪80年代,官井村有近900户人家,10多年后只剩下300多户。

走不了,就得改。1986年,高二云的父亲高林树决定承包800亩荒沙种树。

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高二云一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官井村的命运。

高二云回忆,当年父亲为了种树,扛着树苗进沙,背着水浇树,时间基本全耗在种树上了,为了买到好一点的树苗,甚至赶着驴车走好几天。

最终,几年后终于在茫茫沙海中播下了5000亩绿洲。

1990年,他试着在林间套种麻子(一种农作物,果实如绿豆大小,炒后可食用或榨油),当年收入近1.5万元。消息传开后,村民也纷纷开始承包荒沙种树。

此时,鄂尔多斯市和相关旗区明确了“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生态重点工程的主导引领作用,开发推广各种治沙技术。

在当地,“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沙柳因为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抗旱耐贫瘠的特性,成为官井村首选的大面积种植的树种。

高二云给柳树修枝

最终,万亩沙柳筑成了一道绿色屏障,不仅挡住了风沙南进的脚步,也让昔日户均收入不足千元穷得叮当响的官井村村民,靠着这种沙漠中最顽强的植物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脱掉了贫困帽子。

近年来,随着沙漠绿化的不断推进,每年治沙需要大量的沙柳苗条,官井村的沙柳种苗以其成活率高、品质好年年畅销,沙柳成了官井村的“摇钱树”。

如今,全村所有的宜林地带全部种上了树,林地面积增加到了19.2万亩,其中沙柳12.3万亩。这些沙柳每三年平茬一轮,每年就有4万多亩沙柳可作种苗销售,可谓是货源充足,逐步形成规模化效益高的产业,形成了一个添绿更添金的品牌。

2013年8月30日,村里成立达拉特旗绿森源合作社,合作社拥有林地面积16.6万亩,其中沙柳7.6万亩,柠条5.06万亩,杨树4万多亩,由该村村委会牵头负责,对外联络市场,拓展销路,对内组织货源,管控质量。

沙柳苗条成了官井村人的“摇钱树”

李军现在是官井村的治沙大户和植树大户,种植沙柳3003亩,每年仅出售沙柳种苗一项收入就有3万多元,加上家里一百来只羊及一百亩种植玉米和苜蓿草的收入,全家年收入能够达到6到7万元。

高二云一家今年卖沙柳苗条的收入接近3万元,此外家里还种着130多亩水浇地,养了100多只羊,再加上公益林补贴等收入,一年总收入近20万元。

2017年,官井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收入好了,官井村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和升级,修路、通电、打井、盖房、养殖……这里也成了绿富同兴的模范村。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