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杆枪、一本日记、一个相机,记录真实的维和生活

中国微故事 央视网 2018年07月16日 第74期
A-A+

 央视网消息:毫无征兆的沙尘暴,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气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这,是杨华文经历过的真实维和生活。

今年32岁的杨华文,是陆军第80机动军某旅干事。2013年以前,他从未设想过自己会和维和有交集。

1

“当时觉得自己应该试一试,觉得那是军人干的最有血性的一件事,所以一定要干。”杨华文说。

2013年12月,作为首批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的政工干事,杨华文来到了万里之遥的非洲大地。

一杆枪,一个相机,成了他最亲密的“战友”。尽管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落地后看到的一切,还是让杨华文和战友们有些吃惊。

9

“一下飞机,墙上全是弹孔,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

杨文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2013年12月5日,我们抵达加奥,这是在国内环境下和电视上永远无法体会的真实,战争的破坏让这座城市越发萧条,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

他决定,用日记的方式记录发生在这里的一切。

2014年5月19日,负责战区司令部警卫的警卫分队刚吃过午饭,一个消息让所有人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

哨位报告:有大量不明身份人员集结。“大量的摩托车啊,有的人骑着自行车,有的人跑过来,就像洪水一样,涌向战区司令部。”

7

按照联合国规定,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下,维和部队非自卫不能使用武力。为了更好地拍照取证,杨华文必须离现场近一点,更近一点。

为此,他爬到了围墙边,当他露出头的一瞬间,马上就遭到了攻击。

5

不断有人投掷,石块、铁棍、甚至刀片往营区里飞。

“示威群众不希望看到镜头,不希望有人对他们进行拍摄,取证,所以我辗转换了好几个地方。”

9

对峙过程中,杨华文胳膊上、腿上,伤痕累累,可他丝毫没有察觉。

暴力示威行动持续了几个小时,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张,直到示威人员散去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9

“当我们100多人和几千人只有一墙之隔,相互对峙的时候,那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抱了必死的决心。”

关于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杨华文总是不愿对妻子、儿子提及,二十几万字的日记,三万多张照片,就这样静静地沉睡着。

9

2016年5月31日,联合国位于马里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1人牺牲,4人受伤,年仅29岁的中国维和军人申亮亮,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9

一时之间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到了马里,社会上逐渐有了越来越多关于维和的声音,人们对于维和的议论,点燃了杨华文想要诉说的欲望,准备写人生中第一本书。

9

杨华文开始整理自己的日记,与战友们一起回忆维和的点滴。他给这本书取名为《弹在膛上》,因为全副武装,时刻准备战斗,就是最真实的维和生活。

写书时,杨华文一度以为自己又回到了马里,回到了维和一线,想起大家因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而失眠,想起了因蔬菜缺乏,连一小盘白菜叶也要分着吃的时光。

弹在膛上,以慑止战。他们为和平而来,无论身处何地,都时刻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杨华文说,如果有机会再去维和,他仍会毫不犹豫。

编辑:孟利铮

欢迎提供线索,征稿邮箱:news@vip.cntv.cn
  • 中央网信办传播局 指导单位
  • 钱蔚 罗琴 总监制
  • 魏驱虎 监制
  • 王敬东 策划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