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图为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生态林区。新华社记者 邓华摄
6月29日,“库布其30年治沙成果总结暨服务‘一带一路’绿色经济推进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库布其治沙30年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认定,就库布其治沙对区域环境特别是京津沙尘天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联合发布了权威报告。这是中国学术界首次集中发布对库布其30年治沙成果的科学认定。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中国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在会上,库布其治沙带头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介绍了亿利扎根库布其治沙30年的实践。王文彪表示,库布其治沙能够成功且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核心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伟大理念。
三十年来,亿利集团在库布其坚守治沙30年,投入产业资金300多亿元、公益资金30多亿元,治理沙漠910多万亩,带动库布其及周边群众十多万人脱贫致富,探索、总结、创新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模式,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1+6”的生态产业体系。
库布其当地的农牧民,是库布其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打造的“平台+插头”的沙漠生态产业链,让当地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如今,库布其沙漠周围组建了232支亿利民工联队,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还有近1500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人均超过3万元。
“库布其模式的关键,就是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王文彪说。
今天,库布其模式已走向浑善达克、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青藏高原等我国西部几大荒漠化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并走向“一带一路”沿线,为更广袤的荒漠化地区带去绿色希望,也带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
为中国生态建设留下宝贵财富
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内蒙古农业大学等三家权威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和研究,联合发布了《亿利库布其三十年治沙成果报告》。
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斌,代表研究机构在6月29日的成果总结大会上介绍了研究成果。该报告从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多个维度总结了亿利库布其治沙的成就,指出库布其沙漠综合治理910万亩,创造了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使十多万沙区民众受益。
杨文斌在会上还特别指出:“库布其综合治理的成功,靠的是产业治沙。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亿利人逐渐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治沙专利技术,研发了10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三耐’种质资源。亿利人正在研发无人机植树、机器人植树和大数据植树等先进技术。这些创新也是亿利库布其治沙为中国生态建设进程留下的宝贵财富。”
报告指出,库布其沙漠曾经是“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经过亿利集团和当地农牧民一起30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沙尘天气由1988年的50多次减少到了2016年的1次;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长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样性增长到530多种,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3%。
对此,王文彪感慨地说:“库布其沙漠综合治理的成功,还因为杭锦旗将库布其当作绿宝石一样呵护,‘园林城市’鄂尔多斯将库布其当作后花园一样爱护,内蒙古自治区将库布其当作中国北方绿色屏障的重要关口一样保护。正因为有了这样层层的支持和关心,库布其这座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才能为保卫首都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库布其经验为世界带去希望
内蒙古自治区历来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战线,早在1960年,内蒙古林业学院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沙漠治理专业。据第五次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均实现双减少,减少面积居全国首位。
张建龙表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十多年持续净减少,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
“中国已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亿利集团在库布其的治沙实践所取得的成功,正是这一道路的成功实践。”张建龙说,我们要继续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利用的方针,从保护沙区植被、坚持科学治沙、发展特色沙产业、持续改革创新、加强宣传引导、深化国际合作六个方面强化措施,全面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推广库布其治沙经验。
埃里克·索尔海姆对库布其治沙经验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在库布其,沙漠被当作一个机遇,将人民脱贫和发展经济相结合。就如何帮助“一带一路”沿线防治荒漠化、以治沙带动致富,世界期待着库布其模式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李慧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