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有“四菜一汤”的别称
央视网消息(记者 蔡纯琳 李夏):2008年,46座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土楼或方或圆,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以此为契机,“土楼”这一充分凝聚古人智慧、技术和文化结晶的古建筑日益为世人熟知。
46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中,有20座位于福建南靖。这里以拥有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的土楼而闻名,有大大小小的土楼15000多座。
十年间,当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土楼,南靖人也愈加认识到:“申遗”成功,对于土楼而言只是迈入新阶段的第一步。作好保护,才是重中之重。
在福建南靖实地参观采访,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南靖人在享受土楼旅游热红利的同时,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在保护土楼方面,积极出力。
张贵美是南靖裕昌楼的第26代媳妇,从结婚开始,在裕昌楼里已住了17年。她告诉记者,这里还有21户人家住着,一共百余人。
当地人常说,很多土楼之所以能做到屹立百年甚至千年,是因为有人住,有人修。前几年,张大姐家在离“裕昌楼”不远的地方建了新房,但是她不时就要回来住一下,“土楼不能空着,因为老房子没人住,没有人气,倒塌得很快”。
对于当地人来说,“留守”这一行为的本身,就是一份“我与土楼同呼吸、共命运”的承诺。
土楼要保护、开发“齐步走”。让土楼从传统的居住功能中解放出来,摇身一变“致富楼”,是南靖保护土楼的路径之一。
刘承先老人在自己小店门口整理商品
今年79岁的刘承先老人是张贵美张大姐的邻居,在土楼里住了一辈子。现在,土楼搞旅游开发,老人也积极地参与了进来,在土楼里开了一家卖工艺品和食品的小店。
庄文国是土生土长的南靖人,平日里喜欢摄影,最爱拍的就是南靖土楼。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出,南靖人激动不已,庄文国记录下了这一历史瞬间。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拍土楼的这二三十年,“拍坏了5、6台相机”。庄文国告诉记者,他下一步打算买个无人机,给土楼拍出更好的照片。
庄文国所拍图片: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南靖人激动不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传播开来,才能传承下去。记录和传播土楼的美,本质也是守护土楼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保护土楼,相关部门要出力。但土楼数以万计,仅靠一方之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只有把民众的参与感、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土楼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这一点,对保护好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古建筑同样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