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昨天(28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探源研究通过对浙江良渚、山西陶寺等众多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正式提出,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发布会上公布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考古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奠定了日后“夏商周三代文明”基础,也成为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远因和源头。
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据介绍,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献直接记载下来的历史。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包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内,近百年来的考古积累,到今天,可以对这个历史时段各地方社会的复杂化、文明化进程做出梗概式的描述,从而填补了中国历史上这一关键时段的空白。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又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填补了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块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