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春妍)5月19日下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作品发布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复兴门办公区)音乐厅举行,七十多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中青三代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用标准普通话倾情录制的首批100篇作品正式上线发布。
“最好听的语文”来了!
用声音打通地域界限让“南腔北调”式教学成为过去
发布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方明、傅成励、于芳、康辉、海霞、肖玉、弥亚牛、雷鹏8位老中青三代播音员、主持人现场演绎了中小学课文经典片段,用“中国好声音”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也传递了该项目“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听到标准的中国声音,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的初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还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育民小学的孩子们共同诵读了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字正腔圆又饱含深情的朗读,让在场的观众感受到来自中国汉语言的声韵之美。
人大附小五年级七班学生孟冬昱向记者展示他的诗歌稿。
人大附小五年级七班的同学们坐在台下观看时,屏息凝神,认真聆听诵读,每个人的手上都有一份打印版的诗稿,有的字词上还标注着汉语拼音。
一个名叫孟冬昱的同学说,舒婷的这首诗是赞美祖国的诗歌,老师要求大家吐字要清晰,朗读要有感情。面对生僻字和拿不准的读音,他们就标注上拼音。“‘迷惘的我’中,惘字对我来说比较难,我就标注上拼音提醒。”孟冬昱说。
而坐在旁边的周子轩同学则兴奋地说,朗读最大的乐趣在于读完一篇文章后能让别人喜欢上这篇文章。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来的路上,他和小伙伴们反复练习了20多遍。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目前“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已完成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册、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册135课、182篇作品的录制。
我国幅员辽阔,方言更是多种多样。“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的建设,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语文课文标准的普通话诵读示范,将有助于改变各地语文教师用“南腔北调”教授语文课文的局面,使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听到标准的中国声音,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员康辉表示,希望边远地区的孩子在听到这份有声读物时,能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最标准的说法,为学习打下好基础。“有的地方方言环境很浓,孩子们可能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但是回到家就不说了,我希望孩子们能大大方方的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让自己以后的人生更丰富。”康辉说。
集合三台优势打造最美“有声教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指导方明深情朗诵《背影》。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合作的一项公益项目,被列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之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指导方明录制示范作品。(图片来自央广网)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一期工程作品进行录制。(图片来自央广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70多名播音员主持人参与了一期工程的录制工作,发挥总台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优势,搭配顶尖的音频制作团队,参与录制的工作人员在创作上精益求精、在声音品质和呈现方式上努力创新,使每件作品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很多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师们给我们做这样一个场外的指导,有的时候需要一句一句地、一段一段地来带着我们来练,有的时候一个字的字音拿不准,要反复查资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员主播海霞说。
公益项目还成立了由播音和语文教育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审核专家委员会,悉心打磨这部高标准、高品质的有声语文教材。他们对每一篇课文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把关,使之达到国家规范读音及表达标准,每一个字音,都经过反复推敲、严格审听。
审听专家组成员傅成励表示,在审听过程中大家严格把关,不断发现问题、打磨细节。“录制中组织了一个监听组纠正读音和感情,即便如此在监听的时候我们还是发现了误读、儿化音和变音等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认为课本上怎么标注的就怎么读,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不行,必须要转变思维,必须按正确的方式来读,该儿化的时候就得儿化,该变音的时候就要变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员主播海霞接受记者采访。
音频产品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光盘等形式在中小学电子教室使用,也可以从央广网、央视网、国际在线、教育部官方网站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各类手机客户端、微信公号收听。
海霞在采访中表示,对于参与录制的工作人员来说,书本上的一页页文字不仅是一篇文章,更是在传承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在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引导。
“我觉得,这项工作是我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做的一件很有意思,同时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事情。”海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