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新华社南宁5月15日电 题:14岁单亲女孩七年悉心照料病母:“不管去哪里,也要把她带在身边”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钟泉盛
“我每一天都会想起爸爸,他的声音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想起父亲的慈爱,邱春凤忍不住掉下了眼泪。“爸爸不在了,我得照顾妈妈,唯一能做的就是花时间陪在妈妈身边,多和她说说话。看到妈妈笑,我也会很开心,我想让妈妈每一天都这样开开心心的。”她说。
今年14岁的邱春凤,是广西昭平县富罗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父亲因病去世后,照顾双脚残疾的低智母亲的重担,就彻底压在了邱春凤和大她一岁的姐姐邱金兰身上。从7岁开始就在父亲指导下开始照料母亲的邱春凤并没有退缩,在姐姐初中升学住校后,身材瘦弱的邱春凤便义无反顾地把这份责任更多地揽在自己肩上。
爱是责任
虽然生活清贫,邱春凤一家人的生活却其乐融融。然而,父亲2015年因病去世后,生活的压力、学业的重担以及照顾母亲的责任,就这样毫不留情地压在了两个小女孩稚嫩的肩膀上。
“从我7岁开始,爸爸就教我和姐姐如何照顾妈妈,所以这不算什么难事。妈妈喜欢吃我做的菜,也喜欢跟我聊天。”说到照料母亲的开心瞬间,坚强乐观的邱春凤又腼腆地笑了。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别的同学在领到营养午餐后,都是在学校自己趁热“享用”,但为了让母亲补充营养,邱春凤一般先把饭菜从食堂领回家,再与母亲一起分享,这一带就是整整5年。
邱春凤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擦手。“妈妈的手不方便,都是我帮她擦的。如果两三天不帮她洗澡的话,就会很臭了。我不在家,妈妈不知道上厕所,她会拉在裤子里,我回来的时候就帮她换掉。”她说。
早前还住在土坯房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十分简陋。上课期间,由于担心母亲爬出家门发生意外,邱春凤每次出门前,都得把母亲锁在家里。因为母亲双脚残疾,经常不得不在地上爬行,她又想办法用捡来的塑料薄膜铺在地上,制成简易“地板”,“这样就不担心母亲着凉了”。
爱是陪伴
14岁,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本应是还在享受父母宠爱的年纪。可在熟识的人们眼里,邱春凤扮演的更像是一个母亲的角色。给母亲喂饭、洗脸、擦身、换洗衣物,这是她几乎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有时邻居看着两个小女孩如此辛苦,也会不时给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曾数次到邱春凤家拜访的昭平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邱彩英也深受感动:“我们去看她母亲的时候,发现她身上一点疮都没长,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上了初中之后,课业更为繁重。为了能一边上学,一边照料母亲,邱春凤和姐姐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简陋的房间。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照料母亲的起居饮食,晚上做完作业后,往往到夜里12点才能睡下。“习惯了,也就不觉得累了。”她说。
尽管如今学习任务更重了,邱春凤还是坚持自己给母亲做饭。“母亲喜欢吃我做的菜,姐姐也喜欢。”
每天放学回到家,在忙完日常的家务后,邱春凤会跟母亲聊聊天,给她说说学习上的事情,还有外边的一些新鲜事。每当看到母亲开心的笑容,邱春凤也会变得快乐起来。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未来时,邱春凤说:“希望能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搞好学习吧。不管将来去到哪里,始终还是要把母亲带在身边照顾。”
爱是回报
尽管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但令邱春凤心怀感恩的是,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的悉心关怀下,她和母亲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
去年年底,得益于危房改造的相关政策,邱春凤家盖起了新房。邻居、乡亲们心疼孩子们的遭遇,还义务出工帮她们建房。邱春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了让邻居们少干一点,身材瘦小的她在课余时间也一起帮着搅水泥,推斗车。“他们帮我们做工不要钱,所以特别想帮他们分担一些。”邱春凤说。
村里有个80多岁的老人,过去曾经帮过邱春凤一家。为了报答这位老人,她还帮这位老人砍竹子,削竹篾,编竹篓,然后到市场上卖钱。虽然身材瘦小,但她竟能一次拖动4根硕大的竹子,老人对她也是赞不绝口。
邱春凤的事迹在当地传开后,许多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为她们家组织捐款,一批批爱心款物如冬日暖阳,温暖着这个残缺飘摇的家庭。
为了有朝一日能回报大家的恩情,邱春凤准备了一个账本,把爱心人士捐赠的款物一笔笔记了下来。30元、50元、100元……邱春凤用尚显稚嫩的笔迹,将爱心人士的捐款记在了账本上,也记在了自己心里。
“他们帮过我,记在本子上,是想永远记住他们的恩情。”邱春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