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今年一季度,作为实体经济重要部分的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5%,比上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7%。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8.8%,消费品制造业增长7.7%,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和0.9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新兴产品快速增长。
尽管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整体向好,但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质量,也成为近期各界关注的焦点。日前,在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志高集团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企业应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制造能力和水平,政府也应给予更多支持,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徐佳宾表示,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仅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国家,而且是有利于整个世界。“对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各经济体而言,资源不一样、劳动力素质不一样,所以对制造业产品要求也就不一样。每一家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自己细分市场的定位,明白所谓的‘营销关系’是建立在扎实的品质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细分市场的定位准确才能避免低成本竞争,走上高技能、高定价阶段。”徐佳宾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我们在世界竞争中间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器”。但是,目前也还有很多不足,要想“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就必须在质量问题上下功夫。
金碚说,过去中国企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基本逻辑是采取经济学常讲的“追求性价比”,也就是说,性能能接受但是价格要低,从而大规模的占领全球市场。现在,世界上唯一能够做到每一个项目里有不错表现的国家唯有中国。但更要看到,这种“表现不错”主要是增长不错、规模不错、市场不错,但客观上看质量还不行。金碚指出,质量的评价维度是多维的,所以整个中国制造业就面临着怎么以系统的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努力。
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表示,一方面,中国企业无论是在上游零部件环节,还是在整机制造环节都拥有全球领先的优势,其产业链配套体系短时间内无法被复制或替代;另一方面,其它国家短期内也难以消化中国原有的市场份额,所以中国空调产业目前并不会因为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而受到影响。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不断提升质量,“由大做强”也是历史的必然。
“新时代下,我们制造企业既要学习‘术’的精进,也要领悟‘道’的精髓。制造业是一国之基,企业必须要拥有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脱虚入实’,不仅是为了企业本身的盈利、发展,更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并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持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李兴浩说,中国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志高空调也正以“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战略为目标,提升产品质量,实现更高的品牌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