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摘掉“穷”帽子 走上致富路】“牛”老板和第一书记的“金点子”

中国新闻来源:天山网 2018年04月19日 17: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开栏语: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作为全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阿克苏地区找出问题,精准发力,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突破口,细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措施,举全地区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日,天山网记者深入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部分乡、村,看当地村民如何乘着党的好政策“东风”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金点子”摘下“穷”帽子,走上致富路的。今日推出第一篇《“牛”老板和第一书记的“金点子”》。

  4月17日一早,图尔荪正为合作社的褐牛喂食草料。

  天山网乌什讯(记者刘一鸣摄影报道)一个“养牛汉”,在党的好政策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成为远近皆知的“牛”老板。说起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的萨拉木 · 瓦依提和他的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都说“牛”。

  一排排红砖垒砌,彩塑板盖顶的“牛宾馆”坐落在吉格代力克村边,342头牛在干净宽敞的牛圈中晒着太阳。4月17日一早,村民图尔荪 · 毛里尼亚孜就用饲草加工机,为牛儿喂食。

  这座占地5000平米,乌什县规模最大的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吸纳全村87户村民加入其中,包括图尔荪在内的7名贫困户,还成为合作社工人,每年除了享受5000元的合作社分红,他们还通过自己的劳动,每月有近3000元稳定收入。

  乘着政策“东风” 带头示范共致富

  “牛”老板萨拉木养牛已有十余年,在传统牲畜养殖方面,他早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宝典”。通过经验积累和讨教学习,养牛专业户的他技术已十分成熟。

  “先富带动后富”是萨拉木的真实想法。2016年1月,萨拉木吸纳周边村组牛羊养殖大户5户32人,自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雇佣村中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通过向周围农民传授养牛技术,收购贫困户玉米秸秆等方式,逐步带动身边贫困户发展牲畜养殖。

  “我成立合作社,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萨拉木说,他养一头牛,政府便为他补贴800余元,他还享受到了国家项目补贴,合作社的创立,才会这样顺利。

  作为成立合作社的带头人,萨拉木并不止步于现状。圈舍建设、合作社运行、肉牛育肥养殖、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他都要进行深入学习,潜心钻研。

  “规范养殖流程,坚持精料喂养”是合作社始终秉承的理念。

  “我们的牛吃的都是‘营养餐’。”萨拉木介绍,青贮饲料、玉米、油渣、番茄渣、苹果渣是他厂里褐牛的“餐食”。采用有机草料喂养,肉牛品质更高,每头可产肉400-500公斤。

  “现在我的一头牛售价为13000-14000元,因为当地养牛人少,我的牛品质好,所以销路不成问题……”萨拉木乐呵呵地说着。

  “两免一补”防风险 第一书记帮“谋划”

  2017年,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刚来不久,第一书记孙建新就了解到“牛”老板的实际困难。

  “萨拉木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却因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大,无力解决圈舍扩建、草料采购等困难。”孙建新说。

  得知这一情况,孙建新与工作队立即行动,帮助萨拉木解决协调自治区科技厅的科学养殖等项目资金100万元,为合作社扩建了1500平米的圈舍。同时,以该项目资金入股的方式,带动87户230贫困人口参与到合作社来,每年每名贫困户可分红360元。

  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怎么让“村龙头企业”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呢?孙建新为村内贫困户“谋划”着。

  为解决贫困户增收难度大的困难,“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阿克托海乡党委、政府率先在全县采取利用贫困户“两免一补”小额信贷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动员村内29户脱贫难度大、劳动力少的贫困户,到信用社户均贷款5万元。

  “通过信贷入股分红的方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既能解决合作社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又减少了贫困户还贷风险。”孙建新说。

  现在,参与入股合作社的29户贫困户每年都可拿到5000元分红“礼包”,截至目前,合作社已为29为贫困户发放分红款15万元。

  “今年我就有信心‘摘帽’”

  2017年底,图尔荪也通过“两免一补”小额信贷方式入股合作社,当年年底,就拿到了5000元的合作社分红。

  图尔荪是吉格代力克村的贫困户,和父母、妹妹一同生活,家中仅有的9亩地,成为家中4口人的唯一经济来源。

  “去年靠种麦子和核桃,一家人才有了1万元的收入。”图尔荪说,他也出去打过零工,可除去吃住的花费,最终还是“两手空空”。

  在2017年年底入股合作社后,工作队主动找到他,动员他去合作社工作。“我在外面打零工,离家远,收入不稳定,还不如去合作社工作。”图尔荪说,2018年1月,他正式来到合作社工作。

  加工饲草,喂牛,是图尔荪在合作社负责的主要工作。每个月通过自己的劳动,他都能拿到2500元的固定收入。

  “我在这儿好好干,一年就可以挣3万元,还能拿到合作社的分红,这样下去,我今年就有信心‘摘帽’脱贫。”图尔荪说,在合作社就近就业,农忙的时候,他还可以帮助家里照顾农田,种地有钱挣,工作有收入,一举两得。

  现在,吉格代力克村161户贫困户,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均已得到帮扶。

  “近期,我们还成立了农民建筑合作社,专门干村里面的小工程,现已有80名村民加入就业,其中包括45名贫困户。”孙建新说,下一步,工作队还将在村内新建小家具厂,预计还将带动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利用产业脱贫,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