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海南桥头脱贫的“地瓜经”:地里种出“金蛋蛋” 网上赚来“红票票”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8年03月28日 11:4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站在地瓜地前,50岁的潘永隆筹划着下一步的种植计划

站在地瓜地前,潘永隆筹划着下一步的种植计划。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莉莉)3月25日,50岁的海南澄迈桥头镇章塘村村民潘永隆来到自家地头,虽然离下一季的地瓜种植还有半年时间,但他要赶紧盘算下一步的种植计划了。他告诉记者,目前家里7亩地的地瓜已经无法满足扩宽的市场需求。

  “我想都不敢想,有一天全家都靠种植地瓜生活,不仅给两个儿子成了家盖了楼,每年还能有10多万的收入。”潘永隆说,现在他负责在村里种植地瓜,两个儿子则在城市和网络上进行销售。

  口感差 以前地瓜喂牲口

  潘永隆兄弟7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从他出生起,全家9口人就住在2间瓦房里。

  当年,章塘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七分沙三分泥的土地根本无法种植蔬菜、瓜果这样的经济作物,一年到头,无论父母多努力的劳作,仍然无法缓解家里的贫穷现状。

  潘永隆说,这种土质的土地最适合种的就是容易生长、产量也高的地瓜。但这里的地瓜却因为口感差等原因无人问津,因此收获的地瓜大多村民自己食用或者喂牲口。

  赚不到钱,生活没有奔头,渐渐地村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外,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

  迎转机 换种新品走高端

  转机,出现在2011年。

  村里一位叫王文克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敏锐地嗅到了家乡土壤里含硒元素的商机,于是,他决定回乡创业,从国外引进地瓜新品种,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带领大家种植主打高端市场的地瓜。

  “当年大家根本不懂具有抗癌、美容、抗衰老的硒的价值,听说种了新品种能卖大价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就种了。”潘永隆说。

  据了解,王克文带领村民创业的想法,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为了鼓励大家种,免费为村民发了很多种苗。

  身价高 最高一斤50元

  2011年的9月,潘永隆成为首批种植农户,在7亩沙土地上种上了新品种。按一亩地5000株种苗算,他共种下了3.5万多株种苗。

  次年4月,第一季的地瓜成熟,每亩产值达到3000多斤,“改良后种植出来的地瓜真的不一样,加上地膜等先进的种植技术,地瓜绵、甜、纤维少,慢慢的来收购地瓜的客户越来越多。”潘永隆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的地瓜需要5000株种苗,成本400元左右,农机肥成本300多元,加上人工费,种一亩地地瓜的成本在1000多元。按2012年的地头平均收购价来说,每斤5元钱,每亩3000斤产量,他一亩地获利14000元。

  当年的村民创业带头人,现在的桥头镇沙土村党支部书记、桥头地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克文说,2011年之前,他们的地瓜不分大小按堆卖,每斤不超过5毛钱。2011年之后,地瓜分成不同等级,每斤不低于5元,最高的时候一斤卖到30元。

  助脱贫 线下线上销售忙

  桥头镇将地瓜注册了商标,还在2011年成立产销协会,吸纳了和潘永隆一样的农户参加,组织工作人员对农户种植地瓜选地、插苗至摘收、检验各环节标准的指导和监督,与各地瓜合作社联合为村民建立种植档案,对其种植地瓜进行统一检测、包装、定价和销售。

  进入四月后是地瓜的收获季节,有着富硒的土壤优势和澄迈县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效应的地瓜,今年早已被订购一空。王文克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他们发展地瓜电商184家,地瓜年销售额3000多万,主要售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多个地区和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7年的时间,老潘靠着种地瓜脱贫,每年10多万的收入。

  “现在,我和两个儿子做着地瓜的生意,我负责在老家种植,两个儿子负责销售,为了保证质量,当天接单,我从地头直接挖出来邮寄。”潘永隆说。

  王文克说,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因地瓜发生了改变,目前,桥头地瓜种植规模达2.7万亩,产量约4.2万吨,产值3.6亿元。参与种植的农户1200户近万人,户均收入约3万元。在地瓜产业扶贫的带动下,村里的贫困户由2007年的1390户减少到2016年36户。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