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编者按】
两会进行时,建言献策,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大到国家规划、小到柴米油盐,各方建言纷至沓来。我们采访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两会声音!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君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李君,
也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
2008年,
我怀揣着乡土情怀,
看准了农村未来发展的机会,
回到家乡岫云村
在基层岗位上工作了10年,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8年,我背负着乡亲们的嘱托
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到北京,
参加全国两会。
我是一个代言者,
我为农村代言、
为农民代言、
为基层干部代言。
我讲的东西都是切切实实
和农民利益相关,
和乡村振兴相关,
和精准扶贫相关。
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放弃了城市里年薪十多万的工作,回到家乡——白驿镇岫云村。2010年,村“两委”换届,25岁的我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那时,我一个月工资才560块钱。
刚上任那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当时,一部分村民认为我只是把村党支部书记当成步入官场的一个跳板,另外一种声音则是怀疑我是不是被城市淘汰,混不下去了才回到家乡。
年纪轻、资历浅,不做出点实事怎么行?
怎么做实事?我的思路很简单——解决痛点。
为什么以前农村很多的生产资源都荒废了?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为什么原本勤快的农民不愿意发展生产?因为农产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流通渠道没打通。
我集资硬化了乡村道路,推行“远山结亲·以购代捐”计划,一方面打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另一方面让村里人有尊严地脱贫致富。
10年前,岫云村道路状况差,泥泞不堪。
如今,岫云村硬化后的水泥道路平坦、宽敞。
我还以互联网思维发展农业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打开流通市场,以品质为支撑,以村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把扶贫餐厅开进成都闹市,让追求健康生态的城里人能够品尝到乡村野味,开创了“岫云村脱贫模式”。
2008年岫云村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264户人家有170多户贫困户。如今,岫云村人均年纯收入已达到11800多元。岫云村已实现整村脱贫,还成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四好村”。
“很多年没干成的事,在这个小伙子手里干成了。”我的努力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10年前,岫云村的土坯民房。
如今,岫云村村民盖起了宽敞明亮的二层楼房。
我一直相信,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岫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与乡亲们的感情也愈发深厚了。
2014年6月,四川省出台了表彰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文件,组织上需要在基层做调研。当时有老百姓跟我讲:“李书记,你要是调走了,我们可怎么办!”
听到乡亲们发自肺腑的话,我的眼泪再也不受控制。后来县上出台文件,要从村、社区基层党组书记中间考虑领导干部的人选。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上升机会。家里人都劝我离开村里,外公说:“我们家里祖祖辈辈都没有当官的,你还是去当官吧。”
然而,我最终选择了留守,决定一辈子当好村书记。或许是从那次抉择开始,我意识到,在我的心底早已经把做好岫云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成了我一生的使命。
岫云村将生态农产品线下销售体验中心开到了成都。
我来自农村基层,我就讲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从扶贫这一方面来讲,因残致贫和因病致贫的发生率非常高,应做到提前预防,而不是致贫后再脱贫。对于因病致贫这个群体,应提高乡村医疗保费比例,增加民政医疗救助额度,从制度的根源解决问题,拔掉穷根。而对于残疾人而言,因为劳动力缺乏等客观原因,在政策的兜底和扶持力度上应该加大。
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对我说“年轻人好好干”。我觉得这话不是对我一个人讲的,是对所有年轻人讲的。因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青年。
怎么样让青年回乡,我认为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解决青年的生存问题。这包括资源、待遇与人才的匹配。财政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入农村,解决小孩上学的问题,解决老人看病的问题,提高乡村工作者的待遇,让青年回乡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个是解决青年的上升通道问题。要让青年看见发展的机会、光明的前途。
第三个是解决青年未来养老保障的问题。青年们用大好青春,为这块土地辛辛苦苦奋斗,老了也需要一个安身之处。
第四个是解决青年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问题。一个人创业成功,带动的可能是一个产业、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出台一些措施,大力扶持农村创业者的工作。
同时,回乡青年应该真真正正对农村有感情,真真正正热爱农村。(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实习记者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