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徐辉)2018年春晚,新时代的第一台春晚,欢乐喜庆的歌舞唱出了中国人昂首走进新时代的豪迈,风趣幽默的小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展现出“中国智造”的新高度……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春晚的粉丝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事着与电视传播相关的工作,他们也从专业的角度细细“品味”着春晚。
节目编排紧扣新时代 反映社会热点话题
除夕晚7点,距离春晚开播还有一个小时,北京新影传媒集团总裁苏北和家人围坐在电视前。
苏北的工作与电视相关,他负责筹办了多年的省级少儿春晚。大年三十看春晚,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春晚一直是国内大型晚会的‘旗帜’和‘风向标’,无论是主题设定、节目编排,还是内容选取、舞台渲染等等,很多构思、创意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给我们日后的艺术创作很大启发。”
苏北表示,今年的春晚节目编排很用心,很多节目紧扣时代发展和社会热点话题。
“国宝回归”环节和小品《回家》两个节目让苏北很有感触,无论是漂泊在外的《丝路山水地图》还是被一湾海峡隔开的台湾同胞,都渴望回到祖国怀抱。“‘思乡’‘爱国’一直是春晚中不可或缺的主旋律。今年春晚借大热节目《国家宝藏》的东风,以及小品这种喜闻乐见的通俗表达,让‘乡情’流露更真切、更自然,更富创意。”苏北说。
经常筹划儿童节目的苏北对儿童题材的作品也格外关注。今年春晚的小品《真假老师》关注了城市“留守儿童”的现象,让苏北不能赞同更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农村特有问题,城市留守儿童同样值得关注。”苏北说,“这也凸显出春晚语言节目的精妙之处,每次都能直击当下的社会现实,幽默、讽刺的分寸刚刚好,同时对社会不良现象反思有力,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春晚体现中国文化自信与世界文化交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立新是春晚的“忠实”粉丝。聊起狗年春晚,他说:“今年的春晚是中国走进新时代的第一台春晚。这台晚会首先展现的是国际化的视野,不同国家的演员、不同文化的风情,同时呈现在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开场舞后的《欢乐的节日》有俄罗斯、阿塞拜疆、英国等国家的演员出演。小品《同喜同乐》有加蓬、肯尼亚、科特迪瓦等国家的演员。
韩立新说:“越来越多世界各国的演员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表现出春晚乃至整个国家所具有的国际视野、世界胸怀和文化自信、文化交融。”
“今年春晚舞台场景的新技术化也是一大亮点”,韩立新记忆犹新。
春晚珠海分会场,在港珠澳大桥上百余台无人驾驶车辆跑上大桥;三百架无人机组成“海豚”跃过大桥;近百艘无人艇穿越大桥,这些都运用了高科技。
另外,韩立新还了解到,本届春晚在一号演播大厅还架设了四台采用3D技术的VR设备。除了VR技术的应用,还有9个春晚节目植入AR虚拟技术。
“智能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VR、AR等技术的应用,在呈现场景、营造场景气氛方面给人以震撼、新鲜的感受。今年春晚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崛起。”韩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