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地方两会】戈壁滩变聚宝盆 戈壁农业如何发展甘肃政协委员这样说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8年01月29日 16:0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昔日“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沙滩,变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如今在甘肃,戈壁农业是个热词。

  在政协甘肃省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甘肃省政协委员、张掖市副市长王向机建议,发展戈壁农业,要准确定位,规划先行,坚决制止和避免以戈壁农业为名无序乱圈地乱开发,防止一哄而上。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现有戈壁面积约1亿多亩,沙化地1.8亿亩,盐碱地492万亩。目前甘肃利用戈壁等非耕地建设的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已达5万亩,平均每亩效益稳定在2万元以上,以张掖市为例,已累计发展戈壁农业2.17万亩,特别是民乐等沿祁连山冷凉地区引进龙头企业建成戈壁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2.8亿元,发展“戈壁农业”的确缓解了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有量。

  但在王向机看来,发展戈壁农业还要准确定位,规划先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在耕地以外开展的种植、养殖、饲草等所有生产活动,无论大田还是设施、无论技术高低、效益大小,只要是能沾边都叫戈壁农业,这种现象对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戈壁农业非常不利。”王向机认为,应尽快给戈壁农业“正名”,严格限定戈壁农业的概念和范畴,委托专业机构对河西地区的绿洲和外围戈壁、沙漠、荒滩、盐碱地等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根据实际情况划出适宜区并严格规划管理,制止以戈壁农业为名无序乱圈地乱开发,一哄而上,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应生态优先,规模适度。

  他说,发展戈壁农业,摆在首位的就是要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水资源可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发展戈壁农业中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适度规模、量力而行,以当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承载能力为限。

  “戈壁农业的高投入、高成本,决定了戈壁农业的产品必须要高质化、高端化、高效化,即效益要比普通设施农业高出许多”,他说,戈壁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农产品以鲜活果蔬为主,需对接中高端市场销往东部发达地区,但甘肃地处内陆,距离终端市场远、运输成本高,加之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备,流通企业实力不强,可能会出现销不出去而形成较大市场风险。正因如此,他建议要打造本土戈壁农业产品品牌,用品牌创市场,开拓市场,形成龙头效应,引领带动当地已有的传统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引领发展。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