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下好发展“先手棋”

新闻频道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1月09日 07:0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2018年1月8日,十九大后的首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召开。热烈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1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右)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左)颁发奖励证书。来源:新华社)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频繁被强调,2016年即被载入中国发展的史册。党中央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按照这个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聚新的力量,激发新的创造,中国发展进入创新时代。

  顺天时

  ——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他反复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就在科技创新。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马占成 摄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来源:新华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17次提到“科技”,其中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短短的300多文字中有九处提到了“科技”,五处提到了“技术”,足以彰显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习近平还把科技比作国之利器,是“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的核心要素。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那么,推动科技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应选择哪些方向、重点领域实施科技攻坚?

  习近平用“三个面向”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机、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纳米催化、极地研究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并首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际超导大会马蒂亚斯奖、国际量子通信奖等国际权威奖项。

  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大幅跃升,战略高技术捷报频传: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采用自主研发芯片的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自主研发的核能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和新一代高铁、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就举世瞩目。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应该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有些地方还是突破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趋地利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科技体制就是这个“新引擎”的“燃料源”。这“燃料源”的质量不仅决定“新引擎”的快慢,而且还决定着“新引擎”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空间广阔、动力强劲,发展的“地利”条件充足。

  但“地利”不会一成不变,如何守住“地利”进而拓展“地利”?习近平指出:“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科技体制机制,形成全面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新体制。

  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技要发展,必须要使用。无论在什么领域,创新成果转化都是重中之重。科技成果运用于产业发展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决定了科技创新活动的绩效。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下放成果处置收益权、强化对人的激励、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技术交易服务、促进成果信息公开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同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链,2015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835亿元。

  改革无穷期,创新无止境。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空前的改革决心和创新智慧,驱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牵引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谋人和

  ——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离开了人才主体的推动创新将无从落实和开展。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习近平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在历次会议和考察中都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人才签证”“留学生创业”……不拘一格招才引智。

  2014年初,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从中南海传遍全球:“希望广大海外学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一时间,归国学子成潮。

  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率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三人三夺世界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最高荣誉——菲涅尔奖。他们在回国后组建了一支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来源:新华社)

  2016年,潘建伟主持研制的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圆满完成了包括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在内的三大既定科学目标……英国《自然》杂志评价: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不到十年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劲旅。

  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在“大磁场”的强大引力下纷纷归国,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民族复兴洪流,弄潮其中。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

  在中国留学生归国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来中国学习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在中国留学的国外学生总人数为44万人,相较于2012年增加了35%。

  为促进归国科学家安心工作,中央和地方不断完善政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入出境、税收、医疗待遇、社会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就业、项目申请、经费补助等提供政策支持。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7万亿元,比2012年提高52.5%,年均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调查中有81%的留学归国人员认为,国内创业机会比国外“要更好,甚至好得多”。

  “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0.9%升至2016年的56.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明专利申请受理跃居世界首位并保持领先地位,其中海外留学人才做出积极贡献。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入园企业2.4万家,2015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800亿元。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了重视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从政策到落地的系列人才保障。”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说,抓住祖国发展的难得战略机遇期,当代留学人员正在不断书写复兴路上的精彩篇章。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面临着复兴之路的“关键一程”,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抓科技、谋创新,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文/李珊珊)

编辑:李丹 责任编辑: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