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民生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显著增强,充分展示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巨大成就与勃勃生机。
一是保障项目实现全员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一个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成。五年来,全国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从7.87亿人增加到8.87亿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5.36亿人增长到7.48亿人,新农合参保率接近99%,全国发放社保卡突破10亿张,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为了解决较为贫困人口的参保问题,仅2016年党和政府就资助562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3099.8万人次,扶贫解困措施及成效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样板。实实在在的社会保障项目织造起全民基本生活安全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水平超过了众多发达国家,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堪称人类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奇迹。
二是各项收入待遇稳步增长。近五年来,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扎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2.38万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917元增加到2016年的12363元,超过同期全国GDP的增速;政府加大各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社会保障公共支出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每年上浮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6.5%以上,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从最初的1686元增加到2016年的2362元,1亿多退休职工从中受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最初的55元普遍提高到70元,绝大多数省市上调到100多元,相当一部分城市超过300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三是惠民政策注重机会均等。这五年,党和政府更加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优化社会保障供给结构,注重惠及机会的均等供给,凸显惠民项目均等享有。政府给予贫困地区莘莘学子更多、更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高中生的人数年增8%以上,其中2016年的增幅更是达到20%。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政策以及跨省异地结算制度,每年超过1000万跨省就医的患者直接受益,让重病患者特别是贫困患者与其他中高收入群体一样敢去看病、看得起病。不仅如此,2016年,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注重普遍惠及,体现机会平等,民生事业朝向更加公平可持续方向阔步迈进。
四是民生质量稳步提升。党和政府在扩大民生保障供给的同时不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直接受益受惠。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累计出台了1500多项惠民政策,平均每天出台1项,这些政策涉及到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财政就业、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等支出总额从2012年的1.92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2万亿元,人均财政支出从最初的1400元增长到2016年的2500元左右。注重就业问题的解决,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连续4年均超过1300万人,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左右。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5.36%增长到2016年的6.2%,人均卫生支出则由2076元增长到2016年的3351元,持续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5岁增长到2016年的76.5岁。各项惠民措施带来的获得感实实在在、真真切切。
回顾过去我们倍感高兴,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可期。今后五年,我们将着力解决民生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民生事业的发展质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民生之基。
(作者: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高和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