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巧手织出侗乡好生活(十九大代表风采)

中国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10月08日 06:2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初秋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漫山金黄,稻香袭人。村党支部书记粟田梅(见图),正和姑娘们赶织一组创意侗锦。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她要把侗族人民的中国梦织成锦缎,带到北京。

  织锦是侗族的传统技艺,侗锦入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由于工艺复杂、用途有限,加之年轻人外出务工,千年侗锦走到了失传边缘。12岁就随母亲研习侗锦的粟田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上世纪90年代起,粟田梅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抢救、挖掘、保护和传承侗锦织艺中。

  2009年,粟田梅被列为侗锦织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政府支持下,她拿出多年积蓄,在牙屯堡镇创办“通道雄关侗锦坊”,培训了2000多名织锦爱好者,还帮助村民开办起家庭侗锦编织坊。

  粟田梅遍访老艺人,突破传统织造方法,从横向编织一种图案,发展到横向和纵向互相交织。为拓宽销路,粟田梅与湖南大学合作,在侗锦中创造性地加入亚麻、纯棉等时尚元素,设计出箱包、床单等日常用品,很快就畅销市场。文坡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1年的50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3500元。

  2011年,粟田梅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粟田梅看到村里道路泥泞、河水浑浊,决定从基础设施入手,整治村容村貌。然而,仅硬化通村公路,资金缺口就达8万多元。

  “再难也得干!”粟田梅天刚亮就叫上党员干部,到工地上拉板车、搬水泥、拌砂浆、铺路面。在她的带动下,100多名村民纷纷来到工地,义务投工投劳。经过半个多月苦干,一条铺有侗锦图案的村道终于完工。

  可宽阔的水泥路旁,却飘来了阵阵刺鼻的味道。原来,村民们私占公地,在村头村尾搭建了100多个厕所、猪圈、牛栏。为此,粟田梅清晨走村入户,傍晚找村民谈话。在她的劝解下,全村100多个牛栏猪圈全部改造,还种上了桂花、杜鹃。

  六年来,粟田梅四处奔波,争取资金为村里置办了一项项“家业”:架设10多公里长的水管,给村民送去了清洁的饮用水;铺设了500多米的青石板路面,让村民出门脚不沾泥……

  “要说心愿,就想村里不再有穷人。”眼下,粟田梅还在开发侗乡旅游,带领乡亲们致富。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