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砥砺奋进的五年】武汉创新实施大学生“安居乐业”服务工程

中国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9日 20:5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砥砺奋进的五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留住大学生,就留住未来

  ——武汉创新实施大学生“安居乐业”服务工程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今年前7个月,大学毕业生落户武汉的人数是去年全年的两倍。

  8月底统计数据,“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在第一个毕业季就显现成效。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调研中强调,科教人才是武汉独特的创新资源,也是湖北的竞争优势。留住大学生,就留住了未来。

  今年2月,武汉创新出台一系列大学生留汉政策,力争5年内将100万名大学生留在武汉,之后又相继出台吸引人才在汉创新创业的“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半年时间里,武汉服务大学生的多项举措成为社会聚焦的话题。

   “人才遍天下”背后也有尴尬

  长期以来,高教资源丰富却留不住人才一直是武汉城市发展的痛处。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培养“精晓洋文”的外交人员,创办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自强学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武汉成为中国人培养的摇篮,除了百年名校武汉大学,还拥有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国内一流大学,高校数量在国内位居前列。

  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是武汉的光荣,但光荣背后也有着尴尬。武汉市人社局发布的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从2007年开始,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比例逐年递减,2007年为55.3%,至2011年仅为47.04%。武汉地区重点高校毕业生留汉比例也呈下降趋势,2010年为38.4%;而2011年仅为26.45%。

  2016年统计显示毕业生留汉为15万人,大致恢复到5成左右。但相对于同是教育大省的广东和浙江,其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分别高达85%和80%(2015年数据),武汉毕业生“出走”人数虽有下降,但留不住人才的状况还是得不到根本改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前往深圳华为工作的武汉人李浩感受最深。“在华为,打听周围同事都是在哪儿上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现的频率最高,多位高管都来自华科。”在李浩看来,武汉与东南沿海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武汉基础设施和政策不完善,安居有难度,好企业不多,乐业也就选择有限,缺乏归属感。”

  “对知识、对人才的需求和愿望是武汉现阶段发展核心的体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认为,武汉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抓住了留下人才的“关键点”。从留住大学生、吸引校友回汉,到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吸引海外科创人员来汉发展,这些都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安居乐业”成为武汉标配

  今年8月初,武汉市275套大学生公寓正式交付,在江岸区举行的公寓钥匙交付仪式上,6月刚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的王庆,特地带着妻子和两岁的儿子来领钥匙。

  今年2月,武汉正式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发出了扭转“为他人作嫁衣”局面的强音。武汉市各级部门全力以赴,随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大学毕业生配置人才公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武汉房管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武汉发布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房源3805套,共受理入住申请4143人,最终有3720人获得钥匙。根据武汉多部门的联合摸底,目前,能为毕业生提供8508套房源。

  除了安居问题外,怎么帮助他们乐业也同时在进行。2017年4月,武汉正式成立“招才局”,将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动“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聘请了陈东升、雷军等16名知名企业家为“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

  今年武汉的招商工作,可谓广结硕果:马云、郭广昌、李东生、陈东升、孙宏斌、陈宗年、汪潮涌等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的大咖来汉考察投资;武大校友、小米董事长雷军5次回汉,携“金山系”及小米产业链企业布局武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中集团,从正式接触到其华中总部落户,仅用了38天时间,上演了武汉招商的“速度与激情”。小米系已在汉开始大规模招聘毕业生,摩拜单车全球共享服务中心落地光谷,招聘规模将达数千人……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武汉专门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与深创投、赛伯乐等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合作发起设立子基金,帮助30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风投支持。今年毕业季到开学季的三个多月时间,武汉为大学毕业生举办的专场融资活动已集纳资金20亿元。

  毕业生留在武汉有了底气。今年,华科留在武汉就业的毕业生较往年同期增加8%,这些留汉大学生也成为城市创富新兴主体。在武汉读了7年书的李江峰说:“这里将是我发展的黄金宝地,这就是我选择武汉的理由。”

  人才为城市增添活力

  据武汉市相关部门介绍,武汉正在谋划打造一个“长江青年城”,实现“打造大学生多功能主题社区”,为创业就业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优质免费的服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创业大学生马嘉骏说,国内其他地区也推出了类似的留住大学生的政策措施,但武汉为大学生推出了从就业创业到居住的全方位保障计划,用细节去关注大学生的真需求,坚定年轻人在武汉发展的信心。“武汉接纳新青年人才,一系列政策不仅让人才留下来、留得好,更是让年轻人感受到城市的用心”。

  31岁的邓熙浩,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在有的同学选择拿绿卡留在美国工作生活时,邓熙浩却选择回到武汉创业,与合伙人一起创立贝叶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回汉前,邓熙浩考察了北京、深圳、上海、宁波等多个城市。邓熙浩说,武汉是家乡,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政策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医疗、教育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充足,在武汉的创业成本更低。

  在汉高校一致认可陈一新提出的要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研究大学+,变高校为大学+”的模式,变潜在资源为发展的优势。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汉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正在积聚全要素的创新、创业资源。城市有好山好水的宜居环境,从武汉毕业的大量大学生,他们将青春最开始的4年留在这里,他们一辈子都与武汉有割不断的情感联系。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表示,像武汉市这样的省会城市屈指可数,但仍需要将好的机遇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武汉市和武汉市的人才资源与国家战略的双重对接,意味着从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两个维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城市也将更具活力。”窦贤康感慨。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9日 01版)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