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砥砺奋进的5年]聚人心强基础兴产业 重庆奉节平安乡找准痛点精准发力

中国新闻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2017年09月13日 20:0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近日,奉节县平安乡,喻德兵在蔬菜大棚修剪枝叶。 记者 谢智强 摄

  邹远珍 记者 谢智强 摄

  奉节县平安乡位于该县西北角,与云阳、巫溪接界,曾是交通死角,也几乎是当地最贫穷的乡镇之一。这里,土石山区与丘陵沟壑相伴,许多村子封闭落后,犹如一潭死水。

  然而,日前记者在平安乡采访时发现,乡里的道路平整了,道路两旁新种下的辣椒、豆腐柴等长势良好,孕育着脱贫的希望。

  人心齐,发展方向才能明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

  因为长期贫穷又偏远,平安乡的人,心气普遍不高,老百姓在村里挣不到钱,纷纷外出打工,剩下的人大多游手好闲。或许因为这些原因,平安乡的群众满意度一直上不去。

  要脱贫,没有精气神哪成?于是,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平安乡文昌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原队长唐可人刚进村时,正赶上全市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要逐户摸底调查,识真贫、真识贫。

  “谁家是真穷?算收入怎么算,你去谁家都说自己穷。”唐可人回忆说,市里、县里都明确文昌村是重点帮扶村,发展啥项目脱贫?一开始,不管村两委出什么高招,老百姓既不相信也不买账。

  唐可人忙得晕头转向也没号准脉,脱贫工作一度没有进展。“但待在村里久了,慢慢发现人家老党员、老村干部坐下来,和老百姓拉拉家常就能立刻把政策沟通了,把事情‘摆平了’。”回过神来的唐可人和队员们挨家挨户走村串户,虚心向老党员和老村干部请教学习,有时候还拉上他们一道,去村民家里做工作。

  “姜还是老的辣,人心齐了,村风正了,各项工作立刻顺了。”唐可人说,在摸清贫困户底数方面,老党员要比他们有经验——比如说,一位老党员建议,只算贫困户家里的基础数据,地有几亩、机械工具有几台,不然老实人要吃亏,聪明人占便宜。

  规矩立对了,老百姓都拥护。“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少老百姓一句话,原先缺乏沟通方式,干啥都觉得热脸贴个冷屁股。现在心气儿齐,办个事情,大家劲儿都能使上。”唐可人说。

  基础牢,发展动力才能强

  心气儿足是好事,但脱贫攻坚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还得找对贫困痛点,精准发力,这样才能长久地让老百姓满意。

  平安乡的最大痛点,就是交通。

  地处奉节县西北角、距县城90公里,长期以来都是交通死角,这是平安乡的基本情况。对外交通方面,过去从乡里到县城要两个半小时车程,导致产品出不去,也进不来;对内交通方面,许多撤并村都不通公路,尤其是桃树片区的桃树、长坪、向子3个村,离场镇最远,要翻过两座大山,横渡一条大河,近3000村民要赶乡场,须在奉节、云阳、巫溪3个县之间来回穿行、折返,耗时4个小时才能抵达。

  因此,交通问题成了老百姓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这是共性问题,每次开党员代表大会或者村民大会,大伙开口闭口都要提到这个问题。”林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蔡佳杞告诉记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平安乡多次与巫溪县古路镇接洽,终于于去年底在对方境内修通了一条15公里长的高速公路连接道,通过巫溪县的羊桥坝高速下道口、奉溪高速与奉节县城相连,将到县城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在乡内,乡政府将通村、通社公路打包成项目,向上申报,尤其突出桃树片区3个村交通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终于获得县相关部门的立项,拨付了400多万元,新修了从梅溪河上山的3.8公里水泥路,并把到乡场的公路一并硬化,大大方便村民出行。

  新修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了梅溪河边。明年,一座大桥将在河上架设起来,村民再也不用绕路,也不用走河上的吊桥,而是通过新修的梅溪河大桥,顺顺畅畅地买卖农产品——届时,近3000村民到乡场赶集,最多只要半个小时。

  产业兴,发展才能可持续

  要脱贫,关键还要依赖产业发展。平安乡老百姓一直以种植“三大坨”(苞谷、洋芋、红薯)为主,效益低下,不但发不了财,连脱贫都无法保障。

  文昌村村民邹运喜过去在江浙一带做钢筋工,每个月工资有四五千元,但由于86岁的老母亲身体抱恙,只得返乡。

  百善孝为先,老邹的决定得到了妻子刘泽玉的支持。可是不打工,收入就少了一大截,家里的生计成了问题。“苞谷、洋芋,一年能挣几个钱?就算是喂猪,光是请人工抬出去卖,那费用也高得很。”刘泽玉说。

  没有特色产业,有手艺有劳力的邹运喜也同样增收无门。这是乡里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平安乡宣传委员高成国表示,靠山吃山,因地制宜,是他们发展产业的基本原则。于是,乡里请来了市农科院的专家,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得出了比较适合种植辣椒的结论。

  既然如此,乡里便想方设法引来了两家企业,发展辣椒种植。可是,尽管乡干部广泛宣传、发动,企业也承诺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但村民还是不太来劲。“我估计,一是他们从‘三大坨’到特色产业,种植习惯有些不适应,二是过去乡里也曾发展过猕猴桃、板栗等,同样由企业负责收购,却因为企业的撤退而中止,所以村民有一定的担忧。”平安乡农服中心工作人员吴建军告诉记者。

  大多人观望之际,也有部分村民尝了鲜。文昌村五社村民喻德兵便一举种植了600亩辣椒,每亩产量3000—5000斤,每斤1元,眼下正值收购季节,喻德兵数钱数到手软,让其他村民艳羡不已。

  珠玉在前,不少村民也纷纷表示要种植辣椒,邹运喜就从喻德兵那里“拼”到了几株辣椒苗,准备在明年小试牛刀。

  而在辣椒收获之后,乡里也有了一些思路。“按照县里的规划,北平安南龙桥是发展高山蔬菜的重要基地,所以我们的方向是高山蔬菜。”高成国说,今年秋天,乡里计划发展2000亩榨菜,到明年再扩大辣椒种植规模,并打造“平安蔬菜”等品牌,让特色农业持续带动村民增收。

  乡镇书记访谈>>>

  奋力建成全市深度贫困乡镇脱贫示范乡

  ——对话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

  记者 颜安

  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表示,平安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占比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脱贫任务重,返贫风险大,抗灾能力弱。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平安乡将坚定不移地将市委、市政府“七大攻坚行动”细化落实,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乡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建成全市深度贫困乡镇脱贫示范乡。

  一是实施稳定脱贫提升行动,通过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定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二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切实解决好路、水、电、讯、房和环保六件事情;三是实施产业扶贫提升行动,发展1万亩高山蔬菜、5000亩中药材、山羊5000只,实现“一村一品”;四是实施生态保护提升行动,保护好绿水青山,建立森林特色乡镇;五是实施人口素质提升行动,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六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快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方面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贫困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七是实施村“两委”提升行动,提高基层政权组织的治理能力。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