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激扬砥砺奋进的力量

中国新闻来源:解放军报 2017年08月21日 11: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网下丈量万里国土,网上传播强军梦想。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建军90周年,7月17日至8月初,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开展“同心共筑强军梦”网络媒体国防行活动,组织60多家网络媒体140余名编辑记者,组成南北两线4个采访组,深入习主席视察过的2个边防连和陆军、海军、武警部队17个基层单位及边海防部队,用质朴的感情、务实的文风、多元化的传播手段,激情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新成就和官兵新风貌。

  一路风雨一路真情,一程感悟一程精彩。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领导介绍,这是近年来军地联合组织的规模最大、涉及单位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型采访体验活动,采编人员脚下沾满泥土,心中饱含激情,笔下流淌真情,采写刊发了一批精品佳作——先后推出原创稿件1095篇,全网发布信息27.1万篇,累计点击量高达44.5亿次,营造出关心国防、热爱军队的浓厚舆论氛围。

  沉下心、励兵心、聚人心——

  用时代眼光写好强军故事

  7月17日,“同心共筑强军梦”网络媒体国防行活动从三军仪仗队启程。

  “今天,我们从军旗下出发,奔赴祖国的边疆。”中国军网记者刘倩在文中写道:“那里有最可爱的人,有最动听的故事。我将用我的眼,记录他们的容貌;用我的手,书写他们的光荣;用我的心,感受他们的荣耀。”

  新闻在未知的一线,新闻在记者的笔端,新闻在气象万千的网上。

  “对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基层和一线部队贯彻落实成效如何?”“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周边安全态势,部队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到底怎样?”网友心中的疑问,就是采编人员深入练兵备战一线追寻的答案。

  7月19日,某特战旅训练场,枪声、爆炸声此起彼伏。采编人员与女特战队员郭秀娟面对面,倾听她讲述在国际比赛中头部受伤缝了15针,仍勇夺女子手枪射击第一名的血性故事;与创下全旅职务最高、年龄最大两项跳伞纪录的旅政委马宝川一同登上伞兵离机训练架,在4封遗书里感受血性男儿的侠骨柔情……中国军网、中青在线刊发的《忠诚和血性塑造的特战劲旅》《赤胆忠诚铸军魂,这支部队战味浓》等稿件,充分展示了特战官兵紧贴实战努力转型的精神风貌。

  踏足高原林海,体验火热军营,讲述感人故事;潜入碧海深蓝,捕捉精彩瞬间,演绎时代风采。

  新组建的某工程防化旅常年驻外维和,承担多项国家级救援任务。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推出《实拍:18分钟架设222米长水上浮桥!》《抗震救灾演练,看子弟兵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等报道,立体展现部队官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风采。

  在陆军某合成旅一营,采编人员聚焦该营克服编制体制新、试验任务新、多元保障新等难题矢志强军的探索实践,推出的多篇稿件,仅两天时间阅读量就达120多万次;人民网推出《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会告诉你》,讲述潜艇官兵常年潜行深海、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

  在战位上,军人默默坚守;在新闻作品中,军人形象熠熠生辉。

  镜头中,老兵高云峰扎根基层33年无私奉献;广播里,战士赵鹏程愿意一辈子站岗执勤,守好祖国东大门;文字间,战士刘凯战火魔、抗冰雪……网友热议留言:“军改改出中国军队好样子!”“我们能有‘诗和远方’,只因有他们坚守。”

  从北疆到南国,从网下到网上,采编人员用脚步丈量,用真情诉说。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跟随你们的脚步和目光,我们看到基层部队普通一员,也看到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代表。”

  接地气、有底气、冒热气——

  用冲锋姿态唱响强军赞歌

  用军人意志跋山涉水,用冲锋姿态唱响强军赞歌。“他们始终用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采访任务。”军委政治工作部网络舆论局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官兵怎样训练,他们就怎样体验。”海军陆战队某旅士官长朱学习说。7月19日,某部伞兵进行滑降训练。20多名采编人员身背伞包,跟官兵一样从10米高架上跳下。中国军视网编辑莫倩如头戴运动相机3次滑降,她录制的视频作品被广大网友赞叹:“酷炫给力!”在海军陆战队某旅,中国网记者裴希婷在轻武器射击体验中打出10环好成绩,她说:“只有亲身体验参与,才能采写出更真实、更鲜活的新闻作品。”

  “官兵们在哪里演习,他们就在哪里采访。”某特战旅中士巴特尔说。7月20日,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该旅野外驻训场上积水没过脚踝。采编人员不顾一身水、两脚泥,蹲在地上抢镜头。解放军报社北部战区分社一位记者每隔几分钟就把相机揣进怀里擦干,再拿出来继续拍摄,他说:“没有冲锋的姿态,怎能拍好战斗的瞬间?”

  “官兵们在哪里战斗,他们就在哪里报道。”武警呼伦贝尔森林支队红花尔基大队大队长律永庆说。7月22日,大兴安岭突发森林火灾,解放军报记者闻知火情,跟随森林卫士向火而行。“眼睛熏得流泪,脚板烫得生疼,呼吸焦灼难耐……”一句句饱含激情的文字,震撼着网友心灵。

  “官兵们在哪里巡逻,他们就在哪里记录。”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战士黄辉说。7月24日,中国军网记者孟凡璐与“南海前哨钢八连”官兵一起海防巡逻,她在稿件中倾吐心声:“脚崴进岩石,汗水湿透了全身……”采访中采编人员全副武装,负重20多公斤与官兵一起穿密林、攀礁岩,创作的《那些钢铁浇铸守卫海防线的身影》等作品,被100多家网站转载。

  脚下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新闻工作者最闪亮的奖章。采编人员白天采访体验,晚上熬夜写稿,创作出一大批接地气、有底气、冒热气的精品力作,受到基层官兵的喜爱和褒奖。

  在某特战旅,解放军报社网络传播中心主任武天敏不顾劳顿、连续作战,采写的《感人!马背上的兄弟守望黑瞎子岛》等多篇稿件被全网推送,受到官兵称赞。特战队员授予武天敏主任“血狼”徽章,称赞道:“你们是手拿照相机、肩扛摄像机冲锋的‘特战勇士’,你们也是‘血狼’劲旅的一员。”

  新理念、新形式、新融合——

  用创新方法激发强军情怀

  唯有情怀能够感染受众,唯有信念能够激励读者。站在三角山哨所“相思树”前,聆听哨兵深情讲述“相思树”的故事,许多记者为老连长李相恩营救战友不幸牺牲的英雄壮举,以及他的妻子郭凤荣忠贞不渝的守望之情而感动……采编人员眼里盛满火热的训练画面,心中装满官兵朴素的话语,胸中激荡澎湃的情怀。

  在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采访后,澎湃新闻网记者杨一帆说:“当我和战士一起背上灭火装备时,才明白‘把担子挑在肩头’是种什么滋味。”新华社军分社记者张骄瀛感叹:“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战士们苦练精练的眼神,很难体会他们的热血沸腾;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们讲述光荣历程时声音哽咽的场景,就难以感受这份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在路上,采编人员的爱国拥军情怀天天“爆棚”;在网上,媒体矩阵写下军事新闻华彩篇章。

  新理念突破传媒界限,传统报道迈出新步伐。“我现在坐在一辆水陆两栖装甲车上,请大家随我一同体验乘坐装甲车‘兜风’的感觉。”打开新华社客户端,记者王秋韵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图片、文字、微视频融合报道,播发《上天入海,才艺多多,这样的海军陆战队女兵你一定没见过!》等新媒体作品,实时呈现采访动态,让网友和基层官兵“亲密接触”。

  新形式打造视听盛宴,互动体验带给网民直观感受。人民网记者李毓涵采制独家原创人物纪录片《看更要看“血狼”》,全网推送10分钟获得24万次阅读量。在武警抚远中队,人民网记者刘云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凌晨3时与广大网友一起,把第一缕阳光迎进祖国,视频点击量达230万次。

  多种媒体同频发声,主题宣传取得新成效。活动展开伊始,解放军报社网络传播中心组织中国军网、国防部网、解放军报客户端、“军报记者”微博及微信共同发力,制作并推出集纳视频、互动、H5、评论、图解、高清大图的页面专题,通过融媒体矩阵发布海量原创稿件,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军地网媒联合推出《不只是海报,我们要带你走走祖国的边陲海岛》《出发!出发!出发!2017网络媒体国防行即将启动》等H5作品,迅速形成刷屏效应。

  活动展开后,军地网站开设专题专栏41个,每天推出原创新闻作品100余篇,持续推动网络热度升温走高。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联合开设“同心共筑强军梦”“网络媒体国防行”等多个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达4.5亿次,长时间稳居微博热搜排行榜前列。

  用脚丈量,用心感悟。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领导说,采编人员通过新理念、新形式、新融合践行“走转改”,全方位展示了强军兴军新风貌。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