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演习中,王锐带领809车组全速突击上陆,圆满完成演习任务。(彭希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孔华)指挥、驾驶28吨、3.6米高的两栖装甲突击车,海面驰骋,陆地冲锋是什么体验?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黄草岭功臣连”车长王锐用亲身经验告诉你,驾驭“装甲利器”燃爆青春。
肉身“撑起”28吨装甲车
2013年,某海域,王锐担任驾驶员教练员带队进行海上训练。
即将开展危险性最大的上下登陆舰训练,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巧的是,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突然波浪翻卷,28吨的战车如一叶扁舟随浪颠簸,车上的望远镜不时被浪花淹没,驾驶员王国栋无法通过望远镜看清远处的舰船。战车即将上舰,但由于风浪太大,车辆动力不足,失去控制,王国栋打开应急系统试图重启驾驶操作平台也没有效果。
眼看战车要撞上舰船,危急时刻,教练员王锐跳出战车,站在下滑板上,拿起撑杆向舰体顶去。晃动的车体无法找准方位,王锐差点被汹涌的海水卷走,他再次攒足力气撑杆,战车依然纹丝不动。“再不动,可能就要成为车舰肉夹馍了。”王锐心里有过一丝害怕。千钧一发之际,他沉下重心,用撑杆顶住自己的胸口,用尽全身力气,战车被缓缓推开了。
与14厘米空隙“擦肩而过”
2016年,某对抗演习中,王锐驾驶的809战车作为主攻方向基准车投入战斗。
泛水编波,突击上陆,铁甲洪流势如破竹。正当演习进入破除障碍的关键时刻,809车的前车突然出现发动机故障,无法前进,只留下一条狭窄通道。通道狭窄,28吨的铁甲战车一旦驶入,稍有不慎就会进退不得,立即成为阵地上的活靶子。
“能不能冲过去?”连长在电台交集询问。
“能!”王锐斩钉截铁地回答。
右手紧抓档位,左手握紧方向盘,双眼紧贴视镜仔细观察,进入狭窄通道,王锐换档加速,战车轰隆隆吐着黑烟,如线穿针直冲过去,直奔“敌军”前沿,扭转被动局面。
事后,经过演习复盘得知,那条起伏不平的通道仅比战车宽出14厘米。王锐的驾驶神技因此声名鹊起。
关键时刻发挥出来的神技源自日常的刻苦训练。
平时训练,两个限制杆之间的距离比车身宽出80厘米。王锐则主动加码,一次次缩短限制杆,一次次挑战极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战场”平日的苛刻训练有了奇效。
车长临时替炮长
2015年,粤东某海域一场联合实兵对抗演练。
红方车长王锐指挥战车率先抢滩,尖刀般插向“敌军”阵地。一番激战后,红方渐渐占据主动,但经过沙地时,由于冲击幅度过大,部分沙子飞溅进车,炮长右眼不幸“中招”。屋漏偏逢连阴雨,此时火控单元失灵,无法激发炮弹,只能切换手动击发。
由于眼里迷了沙子,炮手两次击发均未打中目标。蓝军趁机向战车发动猛攻,眼看局势就要被扭转。
关键时刻,王锐临时调配岗位,顶替炮手。透过瞄准镜,目标越来越清晰,王锐果断击发,炮弹飞向“敌”阵地,伴随“轰”敌一声,蓝军攻势顿时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