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 王恩博)作为当前中国经济治理新格局中的两大重要部署,“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空间巨大。尤其前者,已成为助推后者不断前进的新动力。
8月1日,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如今的人民币已越来越有“国际范儿”。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国际化道路迎来里程碑。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
那么,“一带一路”能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带来什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货币国际地位提升为中国银行体系通过人民币形式向境外提供融资创造了条件,借助“一带一路”在资本项下输出人民币是有利于宏观总量平衡、符合国民福利、可持续的国际化战略。
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则指出,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实际收付额仅占双边贸易额的13.9%,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更加紧密,为节约汇兑成本把国际主要货币之一的人民币作为计价协商货币是市场发展必然。
不过,在当前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动出现新形势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日前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会议同时提出,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
孙国峰认为,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发挥好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作用。由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项目回收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规模巨大等特点,开发性金融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应鼓励开发性金融和国内外商业性金融合作,前者主要发挥引领作用,实现盈利后相关机构可将部分融资转让给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将退出资金继续用于其他开发性金融项目,从而实现资金良性周转。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展示人民币、美元。 张云 摄
值得一提的是,币种选择争议是开发性金融推进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有声音认为,由于日元实行负利率,其十年期国债利率仅为0.05%,在国际上融资绝对成本相对较低。比较而言,较高的货币融资成本是否会导致中国提供融资缺乏足够竞争力,进而拖慢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看来,这一理解并不准确。他指出,在发达金融市场上,两种货币的选择可以利用货币掉期操作进行转换,不管人民币还是美元资金都可以转换为利率水平较低的日元,反之亦然。此外,中国外汇储备包含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如有其他币种融资需要,也能够加以满足。
“由于我们的人民币池子相对而言更大,所以我们在提供人民币资金方面更有相对竞争优势,人民币应该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殷勇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