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新社舟山7月9日电 (林波)7月9日,在完成中国大洋第43航次科考任务后,中国“向阳红10”科考船返航浙江舟山。
资料图:执行中国大洋科考第43航次任务的“向阳红10”船从浙江舟山起航。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摄
中国“向阳红10”科考船自2016年11月22日从舟山启航以来,历时230天,分为5个航段执行。据介绍,前4个航段主要工作区域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主要任务是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开展矿化异常调查和矿体/矿化体圈定;第5航段主要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开展以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为主的科学考察。
据介绍,本航次主要有三个特点:多金属硫化物勘探高新技术装备逐步形成系统勘探能力;西南印度洋资源评价取得重大进展;西北印度洋调查取得新发现。主要取得如下六个成果:
——“潜龙二号”AUV应用取得成功,累计开展了8个潜次作业,作业时间累计达到170小时,总航程456km,最大下潜深度3320m,充分证实了“潜龙二号”在洋中脊复杂地形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成四个异常区的调查,获得约160k㎡的近底地形地貌、磁力和水体异常数据,为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圈定矿化异常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现场培养锻炼了一支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年轻应用队伍,为“潜龙二号”业务化、常态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蛟龙”号在深海采集的热液硫化物在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展出。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摄
——初步查清合同区典型硫化物矿体空间结构特征。该矿体分布面积约为30000㎡,矿体厚度预计超8.0m。矿体多被厚度不均的热液沉积物所覆盖,矿体硫化物类型包括松散黑色硫化物、致密富Fe硫化物、致密Fe-Si硫化物和致密富Cu硫化物等。其中钻孔资料显示该矿体发育厚度超过60cm的富铜硫化物层,Cu平均含量超过20%。
——在玉皇矿化区完成了一条瞬变电磁测线探测,获取初步视电阻率剖面。初步反演结果显示纵向上有两段区域呈现低阻管状形态,浅部低阻横向展布,逐渐延伸变窄,并在深部呈现横向低阻展布(水平范围约700m,深度约40m)。与历史钻孔资料对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推断为硫化物堆积体。通过更为深入的室内分析可为推断硫化物矿体空间分布提供有效支撑。
——完成西南印度洋合同区16个区块(总100个)的综合异常拖曳探测和地质取样调查工作,为区域放弃提供了基础资料。通过前期和本航次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85%的阶段I勘探任务,为资源评价工作和合同规定的2019年完成50%区域放弃提供基础资料支撑。
——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洋脊开展了综合性热液异常探测、地质取样和环境调查,新增热液异常区15处,新发现非活动热液区2处,初步查清天休热液区的范围在南北方向上不连续延伸4.3km,较原先的认识扩大了6倍。
——大洋自主研发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高新技术装备“潜龙二号”AUV、中深孔岩心钻机、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等集中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合同区成功应用,系统开展了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这标志着中国在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领域正在实施高新技术的升级换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