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昆仑中队”一号哨卡。(记者何川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昆仑有雪,一年四季如斯。
可可西里无人?武警青海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全体官兵大声喊:这里有我们!
2017年6月10日,央视网记者上昆仑、进哨卡,与被战士们称之为“昆仑中队”的武警青海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全体官兵零距离接触,看看这些坚守在巍巍昆仑、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履职尽责如铁似钢
“昆仑中队”二号哨卡。(记者何川摄)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口,“昆仑中队”二号哨卡前几排孤零零、只见树枝不见一片树叶的小树在风雪中摇晃。
已有两年兵龄的黄伟国坐在他亲手栽种的树前,缓缓地说:“如果今天,我将脱下军装转身离开,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是把我从十八岁的孩子变成一个钢铁战士的‘队魂’。”
黄伟国说完就含泪不语。他口中的“队魂”是什么,为什么让他终生不忘?
2010年,山体滑坡阻断隧道口。“昆仑中队”28名官兵两分钟后赶来,手抬肩抗,仅用一个多小时移除了障碍。我们可知道,因为缺氧高寒,修建此处铁路隧道时,本地藏族壮年男子,干半个小时的体力活就必须得休息20分钟!
2014年11月,雪崩阻断铁道,留给“昆仑中队”的时间只有10分钟——列车10分钟后即将通过。“通知一号哨卡准备拦截火车!”代理班长马泉林下达命令后,带领士兵冲向雪崩处,当时,头上滚石坠落不断,前方火车即将逼近。就在火车鸣笛声传来时,9分钟内,他们清除了隧道口的积雪。
2014年6月,洪水冲垮铁路护石。青藏铁路公司立刻派专列送来石块,现场没有工人怎么办?“昆仑中队”36条汉子在雨中徒手卸载,在场的青藏铁路公司一位负责人看着列车上近百斤一块的石头在当天及时卸载完毕,惊呼“铁军!”
2016年9月,雷惊牦牛群。一头牦牛撞破护栏冲上铁轨,“昆仑中队”官兵立刻冲上去,放下枪和刺刀,徒手捉牦牛——他们知道一头牦牛对牧民一家有多重要,他们也知道,还有30分钟,列车就要经过。当4名战士徒手把牦牛死死摁在地上,用绳子拴住时,牦牛主人拉丁惊呆了。从此以后,他逢人便竖起大拇指讲这个故事。
……
这样的险情,11年来他们成功处理了367起,平均10天一起。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的‘队魂’,每一个来这里战斗过的兵,都会被他震撼、洗礼,最后成为他的一部分,终身不忘。”士兵们说。
爱民助民如绕指柔
在一号哨卡前,有七年兵龄的商顺亮讲了一位藏族老阿妈的故事。
这位叫加措卓梅的老阿妈,请人在她家的墙上写满了“昆仑中队”官兵的藏文名字,她每天都要把这些名字念一遍,为他们祈福,因为就是这些兵翻越了3座海拔五千多米的山,把她家走失的20头牛羊找回来,送到她的手里。
面对人民群众,这些铁一般的汉子俯下身,如绕指柔一般暖人心。
元宵节,他们救了出车祸的乘客;工地上,他们抬起钢板,保住了受伤工人的一条腿;车祸中休克的乘客,也让士兵从鬼门关把命救回来了。
那些受过帮助的群众想要报答,可是这些兵什么也不要。于是,有的偷偷在哨卡前放家乡的土特产,有一位大哥屡送东西不成,不惜报假警引来“昆仑中队”,想把一车蔬菜送给他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昆仑山上,“昆仑中队”践行起来,好像也不难。
无悔青春兵也有家
“昆仑中队”士兵黄伟国。(记者何川摄)
常年驻守在这昆仑山上,“昆仑中队”的官兵像铁一般坚强。然而,他们不是铁,也不是石头,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兵,也有家。
军嫂张小红已经四年没有和老公一起过年了。今年春节,她也只能在视频里和老公团聚。她的老公叫杨富祥,是“昆仑中队”现任中队长。“我每天都在想啊,有一天我老公会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给我一个惊喜,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张小红说。
杨富祥,1982年7月生,2002年大专毕业入伍。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后,他就驻守在铁路旁。在2014年,杨富祥上了昆仑山,至今守在这里。
铁一样的老兵杨富祥不会告诉我们:在2010年时,妻子张小红车祸后左腿高位截瘫,他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张小红受伤时他在哨卡执勤,等他归来,看到妻子空空裤管,张小红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拖累你,我们离婚吧。”
杨富祥搂着妻子,一句话说不出来,两人抱着哭成泪人。
对家的亏欠,“昆仑中队”的每一个老兵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可是他们自己都不说:他们在哨卡度蜜月,他们不得不接受试管婴儿,他们看着妻子寄来的四封离婚协议书默默无语。
杨富祥说:“守好昆仑,也是我妻子的愿望,我们俩的生活已经和昆仑山揉在一起了。把青春献给了国家,我们不后悔。”
杨富祥道了很多老兵的心声:他们的家人已经和这昆仑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有家,可是他们首先是士兵,他们的骨子里奔腾着昆仑的“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