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6月1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的8个地区和单位巡视反馈情况,受到读者关注。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是十八届中央最后一轮巡视,本轮巡视过后,中央巡视将完成对省区市地方、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和中管高校的全覆盖。
● 四步实现巡视全覆盖
事实上,这次全覆盖还有一个特殊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回溯过去5年来的中央巡视,覆盖面全是其鲜明特点。
“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写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的这12个字,如今看来字字千钧。作为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巡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时间回到2013年,党中央在这一年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两度派出10个中央巡视组。2013年6月,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巡视工作2013—2017年规划》;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决定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事实上,实现巡视全覆盖的过程,是通过“板块轮动”逐步实现的。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说法,这个过程分了四步走。
第一步是2014年第四轮巡视时,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第二步是2015年第八轮巡视时,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管金融单位全覆盖;第三步是2016年第十一轮巡视时,实现对中央部门和事业单位全覆盖;第四步是2017年第十二轮巡视时,实现对中管高校全覆盖;与此同时,还开展“回头看”,对16个省区市杀“回马枪”。
● 狠话背后是真问题
分析这十二次中央巡视的用语,会发现“狠话”特别多,用词极为犀利,这背后是巡视用语直指现实中发现的真问题。
例如,在对央企的专项巡视反馈意见中,用词包括“靠山吃山”“吃里扒外”“‘链条式’腐败”“利益同盟”“暴利工程”“以权谋私”“关联交易”“黑金”“黑洞”“权力寻租”等,与企业特点息息相关。而在对部委的巡视反馈意见中,用词则是“红顶中介”“越权审批”“退而不休”“暗箱操作”“花钱办证”等针对性较强的说法。
比狠话更为重要的是,及时解决真问题。在反馈意见出现诸多“狠话”后,被巡视单位关于整改情况的通报中,最经常出现的则是“诚恳的话”,实实在在找原因、提措施,致力于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回应。
● 体现从严治党决心
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巡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巡视工作本身,也在这几年间不断丰富着内涵。
例如本次,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首次探索开展“机动式”巡视,并选择了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扶贫办、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4个单位进行试点。所谓“机动式”巡视,按照中央巡视组同志的解释,由5至6人的机动小组构成,高效精准突破,直接冲着重点专项问题去,哪里问题反映突出就去哪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在此前,本届中央派出的巡视组,已经在专项巡视、“回头看”等形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断丰富着巡视工作“三部曲”——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推动问题解决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央对巡视工作非常重视,始终坚持对相关探索进行总结和提炼。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而此时距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印发还不满两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