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砥砺奋进的五年】阜平脱贫攻坚重精准

中国新闻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年05月22日 11:2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骆驼湾村经过改造提升的民居别具一格。 敦伟涛摄

  记者 赵书华 胡惠玲【发自阜平县】

  太行山深处的阜平,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

  2013年元旦前夕,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不久,总书记第二次外出考察就专程来到这里看望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在这里,总书记说:“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5年弹指一挥间,20多万阜平干部群众汗水和泥,苦干实干,让这个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合一”的地方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10.81万人下降到去年底的2.8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8%下降到14.79%。

  骆驼湾村标。敦伟涛摄

  春末夏初,行走在阜平的太行山区,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建大棚、盖民居的红火场景;感受最深的是用“绣花”功夫谋划推进产业,以问题导向倾力改善民生的“全过程精准脱贫”;听到最多的话是:阜平变了,真想请总书记再来看看!

  精铺“脱贫路”

  天生桥镇龙王庙村与南栗元铺村之间曾有一片千亩荒滩,稀稀拉拉地种着低产玉米和大路蔬菜。如今,山峪间一排排黑色穹顶大棚很是壮观,拥有217座大棚的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区,像一艘巨轮高扬着风帆即将远航。

  “阜平发展食用菌产业有着独特的优势:高山气候适宜出产优质菇,而且由于东、西部山区的海拔差,可以终年出菇;空气、水、土壤好,没有工业污染……”提起阜平发展食用菌产业,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站长、现挂职任阜平县副县长的通占元如数家珍。

  通占元不仅参与了阜平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还经历了阜平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精准”路径的全过程。他介绍,通过外出考察、多方咨询、反复论证,最后阜平将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确定为:“六位一体”(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园区+农户形成一个产业整体),“六统一分”(龙头企业统一建棚、统一品种、统一制袋、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农户分户栽培管理)。为确保不出现技术风险,新园区每50万菌棒配备一名技术员,技术人员进驻后,逐棚逐户手把手指导菇农栽培管理。

  一个个香茹钻出菌棒,茁壮成长。 赵书华摄

  产业选定,钱从哪里来?这是困扰许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普遍问题。“2015年,借助阜平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的契机,在省金融办帮助下,我们探索出一种‘保险+贷款’的金融扶贫模式,每个棚可根据情况贷款5万到10万元,政府贴息。产品销售如果低于市场价格,由保险公司补齐差价。”县金融办主任杜金利介绍说。

  记者在实用菌棚内采访。

  在天生桥镇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园区,45岁的南栗元铺村村民孙海军正在大棚里忙碌着。正值出菇期,密集的立体层架上,一朵朵的香菇像一个个小花伞从枕形的菌棒内向外绽放。“开伞”是香菇成熟的表现,但过分成熟会降低营养和品质,为了使香菇在“开伞”前及时采摘,就在前一天,孙海军和工人们在棚内一直忙到凌晨。

  图为园区茹农在疏茹。赵书华摄

  “辛苦是辛苦,但能多挣钱啊!”曾经常年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孙海军早年下过煤窑,当过泥瓦工,背井离乡也挣不下多少钱。去年他家承包了3个棚种食用菌,每个棚每年能赚3万元。

  截至目前,阜平食用菌产业已带动农户6260户(其中贫困户2810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到2018年,全县将发展食用菌3.2万亩,带动10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精建新民居

  黄墙、青瓦、塑钢窗,一溜六间大瓦房——这是骆驼湾村72岁的唐宗秀老人的家。

  当年总书记踏雪来到骆驼湾,唐宗秀挽着总书记的手臂走过黄泥山墙的画面,令很多人记忆深刻。

  骆驼湾村民唐宗秀当年搀扶习近平主席绕过这面山墙出来。

  如今,当年低矮逼仄的泥土小屋,被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新民居所取代。房子虽然还保留着传统太行民居的泥黄色,但建筑材料早已不是泥土。作为骆驼湾村首批改造提升的农户,去年秋天,唐宗秀搬进了新家。这套92.95平方米的房子,唐宗秀自付4.26万元。“我选了贷款,县里有政策,如果3年内还清,不用付利息。”

  今年春节,唐宗秀远嫁河南和北京的两个女儿带着孩子回来过年了,以前“没地住,条件差”,女儿们不敢也不愿回娘家,如今一家人团聚,喜气洋洋,一个住了10多天,一个住了近一个月。

  骆驼湾村民唐宗秀改造提升后的新居。

  在城南庄镇花山村,昔日的乱石滩被砌筑成梯式景观瀑布,由废旧水塘改建的湖心小岛正在建设中。这个被深山挡在身后的小村,曾是当年毛主席在晋察冀边区的居住地。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毛主席在花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来到花山村。他居住的小院门前有盘石碾,担心碾米声影响主席休息,警卫员就劝说百姓到村中别的地方碾米,主席知道后,不仅让警卫员把老乡叫了回来,还为大家沏茶,和大家一起聊天。如今,位于半山腰中的毛主席旧居还在,就连院中那记录着党和人民心连心的石碾也还在,推起来也还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

  花山村正在变化的民居,美丽乡村激起人们发展旅游的冲动。段占川摄

  在村里,我们见到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驻花山村扶贫工作组的几位同志。工作组成员仇瑞雪和村里19位农妇刚从四川绵阳考察乡村旅游回来。“这两天她们正兴奋着呢,觉得花山发展乡村游基础比那里还好。”仇瑞雪说,“现在,全村76户居民,已有66户报名改造提升自家住宅。”

  骆驼湾村经过改造提升的“宏仔农家院”,将发展旅游。敦伟涛摄

  阜平县美丽乡村办公室的侯彦军告诉我们,阜平采取三种方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一是对城镇规划区内的农户实施就地城镇化,二是对有特色、适合发展旅游的村庄进行改造提升,三是对居住分散、生活条件恶劣的村庄进行易地迁建。一户一宅,一家不漏。目前已完成提升改造1200户,今年年底将完成2000户。到2018年,阜平将完成全县域以居住条件改善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量的80%。这些改造过的新民居成为阜平发展乡村游的硬件设施。

  花山村旨在打造“乡宿”的新民居。

  入夏,植被覆盖率达80%的阜平迎来了山清水秀的好季节,骆驼湾村十家示范农家乐之一的“清泉农家院”接待了第一批来自石家庄的游客。顾家台村顾建设家刚刚装修完二层小楼,也已经有游客来打问食宿价格……

  精心惠民生

  见到阜平县委书记郝国赤时,他先给记者讲了自己最近调研的一番心得:“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是贫困户,不能只看收入,还要看支出,一个农民有两万块钱,但如果他养着两个大学生,那么,生活可能就非常紧张。一位老人,他手里有万元存款,但一场大病可能就使他重新返贫。”

  阜平民生工作有“四个抓好”:抓好建立在富民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基础上的群众增收;抓好建立在学校建设和贫困学生救助基础上的教育保障;抓好建立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和大病、特殊慢性病再次报免补偿基础上的医疗保障;抓好建立在低保水平提升和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基础上的社会兜底保障网络建设。

  龙泉关学校外景。记者胡惠玲摄

  对于骆驼湾村另一位与总书记拉过家常的农民唐荣斌来说,曾经让他担心的住院看病费用问题解决了——从2015年到2016年,阜平先后试行对参加新农合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进行再补偿,对60岁以上参合人员县域内住院治疗发生的合规医陪费用100%予以补偿。记者从阜平医保中心了解到,2016年3月至6月,阜平共有2711名老人看病花费在10元以下。

  图为龙泉关镇学校,孩子们在享用免费午餐。记者胡惠玲摄

  在距离骆驼湾两公里的龙泉关镇,去年10月刚刚落成的保定师范附属学校龙泉关分校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教学环境一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们不仅可以享受国家免学费、免课本费、免住宿费的“三免”政策,每人还可享受到一顿价值4元的免费午餐。对孤儿、单亲家庭和重大疾病家庭子女,阜平县还建立了救助库,由县财政出钱,救助标准为中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小学生1500元。县财政每年编列1300万元,设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覆盖的救助体系。

  骆驼湾村经过改造提升的民居,充满设计感。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指示,以‘绣花’功夫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说到下一步工作,郝国赤充满信心。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