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
系列报道:
【光棍汉脱贫记②】光棍汉的西瓜故事
光棍汉脱贫记系列之三
光棍汉的圆桌会议
记者 李朝民 文/图
先说一个词:圆桌会议。圆桌会议是指与会者围绕圆桌而坐的会议,圆桌没有主席位置,也没有随从位置,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
5月10日,罗汉村也开了一次圆桌会议。这里的圆桌,是村支书李金凤家的饭桌,会议主题是:光棍汉邓再良岗前培训。
圆桌会议现场。何勤 何千里 摄
连日来,在我和县乡村干部的多次引导下,邓再良的思想悄然发生改变。由原来的“等靠要”思想严重,转变为“我脱贫、我光荣”。这对县乡村干部来说,是个莫大的安慰,因为邓再良这块“硬骨头”终于被啃下了。
《摆脱贫困》一书提出,贫困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邓再良应该就属于思想贫乏的人。所以,大家做他的思想工作倍感吃力。
邓再良的点滴变化,我比较清楚。因为我住在村支书家,离邓再良家很近,步行3分钟即到。第一次去邓再良家,让我难忘。
他家门口杂草丛生,墙根有四五个坑,地上有零星鸡屎,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屋里卫生状况极差,床上凌乱不堪,被褥发出气味,电饭锅上污垢一指厚。
观后,我迫不及待地跟邓再良说,让他把个人卫生好好搞搞。他说:“好!”为了督促他兑现承诺,我几乎每天,都会去邓再良家转转。
让我比较开心的是,每次都有惊喜。砍杂草、填土坑、洗衣服、擦桌子、清灶台……屋里屋外,比我初见时干净多了。有两次,我没找到他。我问他去哪了,他说下田干活了。印象最深的是,他把我手机号用粉笔写在了门上。
邓再良在家里搞卫生。记者 李朝民 摄
邓再良在理发。 记者 李朝民 摄
我把邓再良的变化细节,告诉了邵阳县扶贫办主任朱绮华。朱绮华说,邓再良只要思想转变,脱贫就不是难事。邵阳县针对全家有劳动力没有就业的,都会安排一个岗位,比如保洁员、护林员等,年收入5000元至7000元之间。
听村干部说,罗汉村有750户、3150人,按照比例需配备4 名保洁员。在确定名额时,村里也问过邓再良愿不愿干,但他嫌累,不愿意干。
后来,经过李金凤多次登门劝说,邓再良表示,如果有保洁员工作,他愿意干。李金凤把邓再良的详情跟县扶贫办反映,县扶贫办打破原来套路,采取非常规措施,给罗汉村增加1个名额,让邓再良实现就业。
罗汉村保洁队全体队员合影。记者 李朝民 摄
在上岗前,李金凤为邓再良“量身定做”了这次圆桌会议。参会的有8人,分别是李金凤、老支书邓查元、4个保洁员、邓再良和我。
会上,李金凤对邓再良提出了严格要求,大意是:要守规矩,听保洁队长的话。干得好,有奖励;干不好,要处罚。邓再良表态说,一定能干好。其他4位保洁员,也跟邓再良进行深入交流,并告知工作中须注意的事项。
会议尾声,我问了邓再良两个问题。“你有没有信心把工作干好?” “有!”“你与其他队员能不能搞好关系?”“能!我会守规矩的,听队长的话!”
之所以问邓再良能不能搞好关系,主要是因为邓再良在邓氏家族中辈份很长。保洁队队长邓查良说:“论辈份,我得喊他爷爷。”听后,邓再良笑了。
散会后,走出李金凤家。在马路边,恰巧碰到一个乡村理发师。驻村联络员何千里灵机一动,执意让理发师给邓再良理理发。邓再良说,没带钱。何千里二话没说,掏出5元钱,递给理发师。邓再良理发、刮胡子后,年轻好几岁。
我问:“理完发,感觉怎样?”邓再良笑着说:“好嘛!”
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邓再良的就业,充分践行了邵阳县精准扶贫中措施到户精准的理念,让真贫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