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委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右二)做客《今天我值班》
央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7年4月8日,也就是30天前,北京市开始在全市36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同步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今天是北京医改新政满月的日子,一个月了,公立医疗运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百姓看病是不是变得更加便宜呢?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委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做客《今天我值班》,解读新医改满月成效如何。
高小俊介绍指出,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以来,在中央的关心指导下,在北京医药分开改革协调小组领导下,经过3600多家参加医改的医疗机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患者群体、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医改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运行平稳、符合预期。
数据显示,从4月8日启动4周以来,参加医改的医疗机构门急诊量与改革前减少12%,其中三级医院下降15.1%,二级医院下降7.2%,一级和社区机构和增加3.4%;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就诊减少15.9%,三级医院的门急诊次费用下降9.6%,从250.7元下降到228.2元;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共采购106万条,累计金额51亿元,节省费用4.2亿,降低8.2%。
那么,医改之后,公立医疗结构变化究竟会带来哪些好处呢?对此,高小俊表示,首先,人民群众和广大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央明确,医改的重要目标首先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也是检验医改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其次,政府办的公立医院要更好体现公益性,通过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第三,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不同的层级医院有着不同的诊疗服务人群,三级诊疗机构或者专家应该主要医治急、难、重症患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服务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也就是“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医改实施后,这种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那么,老百姓看病开药费用确实降低了吗?也有群众反映,一些常见的药好像比以前还贵了一些,这是怎么回事呢?高小俊解释称,首先,北京市医改是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联动,政府搭建的阳光采购平台共有4万多个品规的药品,总体药费是在下降状态,下降幅度会达到8%左右。具体来说,这4万多个品规药中,有70%的药品会下降,20%的药品持平,10%的药品会上升,具体到患者肯定会是有升有降;其次,药价变化应该是药企的市场行为,受原料等多种因素影响,有些常见药品价格可能会有小幅上涨。那么即使上涨,药品采购平台也是全国最低价,有一套机制进行监测,保证药品采购平台能够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