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新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 张尼)“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1915年《新青年》发刊词中的这句话,走过一个多世纪仍被传颂。
你的青春岁月是怎样度过的?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又想说些什么?“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过来人”与中新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青春记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 受访者供图
“给自己一些压力,精神和肉体上的苦都要吃得了”
——刘海鹰,53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经历,拿了30多年手术刀的刘海鹰依旧感慨颇多。
童年时为补贴家用糊火柴盒、大学期间去工地打工挣取学费……年少时经历的艰辛令刘海鹰记忆犹新。
大学毕业后,原本成绩优异的他因种种原因没能进入心仪的外科,而是被分配到一所地方医院的肿瘤内科。但他却没有放弃理想,第二年主动申请下乡锻炼,因为,在那里,他有机会接触到外科手术。
“工作的地方是山区,没有水电,晚上看书都要点蜡。”刘海鹰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一年时光,白天工作,晚上准备考研到后半夜。一年后,他考入了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博士毕业后,刘海鹰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工作。然而,站上梦寐以求的手术台也并非易事。因为皮肤对当时消毒用的刷手液过敏,他的手出现溃烂,每次伤口被酒精冲刷时都要忍受钻心的痛。但越是这样他越珍惜每次上手术台的机会。
1995年,刘海鹰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布劳恩奖学金的外科医生,赴德学习。回国后,他组建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脊柱外科团队。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已做过近万例手术。
他说,如果当年没有经受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也不会有现在的感悟和成绩。
如今,刘海鹰也在带研究生,其中不少是90后年轻人。他常感叹,这些孩子无论是知识面还是领悟力都比他年轻时强,但也少了些吃苦精神。
“年轻人还是要给自己一些压力,精神和肉体上的苦都要吃得了,正是逆境在塑造一个人。”刘海鹰说。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要多去泡图书馆,利用好大学时光”
——李风,74岁,北京某高校退休教师
74岁的李风(化名)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65年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在边疆工作,度过了15年漫长岁月。因为经历了特殊年代,这期间他的专业一度被荒废。
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当时已经结婚生子的他决定重拾专业,报考研究生。
“为了准备考试,每天复习到凌晨三四点,七点再准时起床工作。没有复习材料,就托同学寄来书本,那时,但凡能找到的和专业有关的书都被我看完了。”李风回忆。
1980年,37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时,李风依旧废寝忘食,他说:“那时没有网络和电视,课余时间几乎全在图书馆度过,有时候一泡就是一整天,天黑才出来。”
留校任教的30多年时间里,李风一直和大学生打交道,他带过多少学生已经数不过来了。在他眼里,如今的孩子学习条件好了,但也懒了不少。
“在大学的学习时光很宝贵,是打基础的关键,要多去泡图书馆,利用好大学时光。”李风说。
61岁的售货员张志国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我们那代人最大优点是踏实,这代人多了些浮躁
——张志国,61岁,北京永安路百货商场售货员
1976年插队返城后,张志国就进入北京永安路百货商场当起一名售货员,退休后接受返聘的他,至今已经站了41年柜台。
谈到自己的青春岁月,他笑称:“我们这代人太老套了,总是跳不出自己的圈子,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有理想!”
在张志国看来,如今的80后、90后是“有野心、有闯劲儿”的一代,不像自己当年一样做事谨小慎微,不过这代人也多了些浮躁。
“我们那代人最大的优点是老实、踏实,不那么狂,过日子也比较节俭。”张志国说,因为曾在农村吃过苦,当初返城时格外珍惜工作机会,所以想踏踏实实地干好。
但张志国对年轻人的未来十分乐观,他说:“年轻人比我们有想法,希望比我们干得好!”
汇桔集团董事长谢旭辉 受访者供图
“踏下心来在一个领域内有一定的积累”
——谢旭辉,35岁,汇桔集团董事长
1981年出生的谢旭辉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身上的标签很多——汇桔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等等。对于当前年轻人所追逐的“创业热”,谢旭辉的“创业忠告”或许值得年轻创客们参考。
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创业经历,谢旭辉笑称“没想当百万富翁”。“我们那个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脑子里没什么创业的概念,当公务员、进国企、外企是很多人的首选。”谢旭辉回忆说。
2003年,谢旭辉大学本科毕业,此后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的物流企业工作。先后在两家企业工作过后,他逐渐看到了中国知识产权运营中存在的短板,于是萌发了创办一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想法。
2009年底,他与几位同行开始了创业,还在2013年创立了知识产权交易与综合服务平台汇桔网。7年多时间,他的团队从最初的9人发展到了2600多人。
回顾这几年的经历,谢旭辉说:“这些年基本从来没有休过年假,最夸张的时候晚上开会要到两三点,没有这样的坚持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不过,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年轻人,谢旭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建议:“我们当年并非为创业而创业,是的确看到市场需求。年轻人还是要先就业再创业。踏下心来在一个领域内有一定的积累。此外,创业还需要具备核心的专业技术、知识产权,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常洪霞给记者介绍车队历史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任何岗位干好了都能出成绩”
——常洪霞,39岁,北京公交集团1路公交车驾驶员
“我从小就觉得开公交车是一件特别威风的事情,特别是女司机,英姿飒爽!”1978年出生的常洪霞已经当了16年公交司机,回想起当初的职业选择,她至今用“明智”来评价。
1995年,职高毕业的常洪霞当上了一名公交售票员,5年后,一心想当驾驶员的她通过努力考取了驾照,并在第二年如愿握上方向盘。
回忆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常洪霞用一个“苦”字来形容。
“以前我们的公交车是老式车,密闭性不好、透风,到了冬天,跑一天下来,人都冻僵了。”常洪霞说,那时一到冬天就会用塑料布把脚裹上,然后再穿袜子,她冬天的鞋都要比平时买大两号。
即便现在,常洪霞工作时也经常不能按点吃饭,有时为了不上厕所,连水都不敢多喝一口,但她却从来没想过换工作。
常洪霞说,现在不少比她年轻的孩子认为,公交司机或乘务员不是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但她却认为,任何岗位干好了都能出成绩。
2010年,常洪霞参加北京市举办的第一届大客车专业技能比赛,从8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九名的好成绩,是前十名种唯一的女选手。
她总结说:“人要有不服输的劲儿,认准一件事,把它干好!”(完)